难者

『难论·交易篇』交易理念及原理–第二章 术法篇 观察工具(5)

至此,我们已经打造或寻找到了一个级别函数,接下来我们根据它去设计级别工具


此前我们将段定义为:5周期SMA均线与13周期SMA均线缠绕前后,13周期SMA均线相邻高低点之间的连接。而根据级别函数,55周期SMA均线是本级的分界线。于是5周期SMA均线和13周期SMA均线负责段的构建,55周期SMA均线负责本级别段的界定。

关键的是如何定义分界的概念?所谓分界,就是非此即彼的位置。简单理解,就是段的高低点与55周期SMA均线重叠的位置,几何上可以理解为相切。

当然,这只是理论规定,实际不存在,也不必要。K线是离散的,均线也是。看上去延绵不绝的均线,实际只是间断点之间的线段连接。本就不是光滑曲线,何必精确求重叠?实际划分中,只需要段的高低点落在55SMA均线附近即可。

什么是附近?止损小,是衡量标准。为什么是止损小?回顾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小节里的论述。什么是止损小?比较而来。如何比较?止损小一开始总是跟介入联系在一起,我们先简单定义一个止损规则:一段开始之后,以前高或前低止损,以离止损线最近的价格介入。

显然,同样的介入和止损规则下,同一张图里不同的段介入,其止损大小也会不同。它们就如一个箩筐里的苹果,比较之下,自有大小。故而止损小,不是规定,而是观察,需要一定的训练之后,才能获得的一种感觉。恰如游戏里的微操,焦距里的微调。

通过止损小工具,我们将落在55周期SMA均线附近的段高低点找出来,相邻回落点之间,就总会存在一个段的最高或最低点,把它跟相邻回落点依次连接起来,所形成的段就是本级别的段。由本级别段构成的结构,就是本级别的结构。


相邻原则


同样的规则,我们也可以划分出次级别和低级别,即5周期SMA均线与13周期SMA均线的关系、0周期SMA均线的K线与5周期SMA均线的关系。我们将这层层展开的逻辑,形象地定义为相邻原则,即结构、段、结构、段……依次相邻发展。

相邻原则限制了波动在时空上的表达,它是一个工具,它独立于波动本身,它将任何时间周期上的价格波动,都按照它的规则进行级别划分。如果把相邻原则作为一个计算函数或公式,所谓特定参数的SMA均线系统,只是为了表达这个规则而进行的设计。

而不同时间周期的K线,就是对一个价格运动的统计抽样。时间周期一旦变了,相应的抽样标准也就变了。没有任何统计理论能证明,在价格运动中,不同的抽样标准之间,存在什么固定的必然数理逻辑联系。

也就是说,相邻规则会对任何时间周期上的价格运动,进行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低级别的划分。有多少个时间周期,就有多少个时间周期上的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低级别。

这个划分是独立的,不同周期上的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低级别之间,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,有的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关系。这种关系到底有多强,是怎样的关系,由现实决定。因此,可以在日线图上说级别,却不能说“日线级别”。

于最小观察对象k线,我们其实并没有再下溯其内在级别及相邻关系。这个逻辑统一推广开来,在任意级别,我们只要相邻规则得到了表达,高低点回线了,那这些高低点就成为了构成段的元素了,至于除此之外的高低点,一概当作K线内部结构般忽略掉,从而使行情变得简单而清晰。

如:下图中红圈所代表的低级别段和缠绕,就可以忽略掉,其波动结构一目了然。

 图:本级别段 

上一节   目   录   下一节
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