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『难论·交易篇』交易理念及原理–第二章 术法篇 观察工具(6)

周期选择


既然存在多少个时间周期图,就存在多少种级别划分,实际的操作中,自然涉及到一个周期微调的操作。为何?因为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操作,而不是为了划分而划分。怎么操作?一目了然,简单而为。

为了这种一目了然,就需要按照流畅(止损小且低频)、标准(统一)、活跃(波动大且高频)、清晰(100%确定)的原则,去进行图谱选择或者微调,是哪个时间周期,就是哪个时间周期,是什么级别,就是什么级别,别无其它。

实践中,通常以4倍的关系去缩小或放大时间周期观察,这并不是说存在周期之间的固定数理关系。有时候遇到一些非典型的图表,只要心中明白,一定有某个时间周期,恰当地对级别进行一目了然地刻画就行,具体是多少并不重要,只要心中有这个图就好。当你何时到达这种理解层次,级别操作就可以就位了。

至此,没有级别的段,可以用来描述波动,有级别的段,可以用来分类波动。前者不关注波动的内在分别,后者强调波动之间的内在分别。简单来说,前者是一个整体观察工具,后者是一个细节观察工具。这两种观察工具,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结合着用。至于观察什么?回顾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章节。

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的案例说明里,我们介绍了建立在止损小基础上,没有级别的段介入。那该如何设计有级别的段介入呢?根据前文关于波动的结构定义,所有波动结构的转换,都对应着一个最近高低点的关系,即波动结构最后一段的高低点,总是我们判断波动结构存续与否的几何参考点。

这个定义的关键是“开始”一词。第一:有A不一定有B,但B必然从A开始。第二:新的开始必然意味着旧的结束,但结束并不意味着永远。

根据相邻规则,同级别的盘整只有三段(见下文),这样可以很大程度防止被盘整拓展折腾。而根据涨跌结构生灭的过程,我们可以定义这样三种介入时机:临终点;破坏点;新生点。

这三个介入点并不必然依次出现,就如你拿笔在纸上画线一般,且总是对应于一组相邻高低点。操作的关键就是波动结构切换过程中相邻高低点的转换,而这在当下的图谱上都是一目了然的东西。

什么是临终点?减速型介入点;

什么是破坏点?结构涨跌结束之后的次高次低点,破坏了波动结构的类型;13周期SMA均线跟55周期SMA均线的缠绕点,破坏了波动结构发展的方向。

什么是新生点?回踩55周期SMA均线附近的5周期SMA均线和13周期SMA均线的缠绕点,新的同级别波动结构。

上一节   目   录   下一节
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