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《难论》之交易篇

《难论》之交易篇,是一部清淡如水的交易典籍。它以实事求是、简单而为的思想为指导,秉承难事易做,大事细作的哲学,是难者在股票、期货、外汇市场大量成功的实战经验中,提炼而成的一套简单实用的高效操作体系。就算是零基础的小白,都能在有指导的情况下,经过短暂的训练,快速上手并用于实践,畅享交易的乐趣–那还等什么呢,让升级从阅读开始吧!


在你身心俱佳时 操作你最容易

操作的市场行情 此即操作之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难者


难论·前篇

难论是什么?难事不难之论,简单而为的学问,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和发展。通过难论前篇的铺垫,就是想让大家在其后交易技巧的学习过程中,不要忘记难论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哲学,交易只是难者用来展示难论“实事求是、简单而为”思想哲学的手段或形式。

难论就像水,装进杯子,就是杯子的样子,倒进酒壶,就是酒壶的样子。故而难论在交易中有交易的样子,在生活中有生活中的样子,在学习中有学习的样子,在工作中有工作的样子……并没固定的形式,关于难论思想更丰富的表述,它集中体现在难者整个博客及难者与学生的互动中。

感兴趣的读者,可以通过难者博客更多地去了解或学习。难论是历史的,也是实践和发展的,更欢迎大家跟难者互动和交流,帮助难者更好地完善其表述,丰富其内涵。

–难者



交易理念及原理(卷)

第一章   实事求是之心

第二章 学习的方式  

第三章   操作精华

第四章 资金管理策略  

第五章 盈利的法则

第六章 交易规则的建立

交易心理(卷)

第一章  深刻的体验

第二章  焦点的专注

第三章  观念的改变

第四章  实际的行动

交易理念及原理(卷)

引 子

如果看过武侠小说,朋友们应该明白,从来没有无招胜有招的所谓绝世高手,自始至终都是无招的。所谓无招,只是高手对规则的理解及其灵活性,远远超出你的认知罢了。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技术操作,在整个交易中的地位。就算是赌博,职业数学家也可以玩到赌场都害怕,通过难论的学习,大家应有此感悟。

然而,重要和不重要,是相对的,也是历史的,当“1+1=2”已经成为你的本能性反应时,就很少有人还能体会到,掌握它对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多重要,失去它将寸步难行。这么举例,只是想让大家明白:

首先,只要肯花点心思,交易操作的技巧,非常容易掌握,其难度并不会超过小时候学习1+1=2,其难度不在于记忆和理解,而在于千万次的“重复和练习”。其次,等技术操作成为你的本能时,虽然它还是很重要,你却不会有什么感觉。再者,同样是技术操作,真正指引技术发挥作用的是技术操作的思想(交易之道),缺乏心法的招式只是死招式。就如学习1+1=2一样,高手明白的是1+1=2的构筑思想,这样的人便成了数学家,而普通人最多也只是加减乘除家。通晓本质的高手,看完价格走势,技术指标会表现成什么样子,心里也能知晓个八九不离十。他们对那些东西是如此地熟悉,熟悉到如同自己的身体一般,这便是化有形为无形。

本文适合哪些朋友呢? 如果你是高手,自然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,可行稳致远的操作体系,高山流水,就权当心灵交流吧。如果你是一个缺乏稳定性的半高手,本文也不是很适合,你更多的问题在心理和习惯上,技术操作上,本文借鉴和参考的价值远大于学习和掌握它。如果你仍是新手,面对上窜下跳的市场而一脸茫然,或者正苦苦探索一套心之所向的操作方法而不可得……那本文正好适合你。本文要做的工作:一是教你看懂这个市场;二是教你掌握一套完整的科学操作方法;三是教你如何打造自己的操作体系。

难者


 

 

第一章 实事求是之说 简单而为之论


交易高手,几乎绝大多数都是走了很多弯路,碰得头破血流,才最终洗心革面,大彻大悟。而有些讽刺的是,这些习以为常的道理和原则,虽无处不在且触目可及,却一开始被轻易地忽略了,被坚决地抛弃了。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从心底,自然地遵循这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。

人并不能生而知之,亦不会生而为之,自古皆然。可天圆地方、地心说、日心说、相对论、万有引力之类,所代表的人类认知发展史实,真切地告诉我们:人们突破眼前的真实,是多么地困难。人类历史上,经常几百年上千年智慧的积累,才最终有极少数先贤,能突破眼前不容置疑的常识,急速推进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。所以,人认识世界的最大阻力,恰恰是自己的认知或者说自以为是。

人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这是多年生活经验潜移默化的结果,很少有人能逃过,也无需刻意逃过。金融交易的世界尤为如此,弹指间一夜暴富的传说实在是太刺激、太诱人了,使人往往根本无心停下来,好好观察、体会、修炼。就算脚踏之处,白骨累累,血流成河,人们也常会湮灭在飞蛾扑火般的无明里。

所以,一个人如果心不静,在交易市场赚钱,根本不现实。说得哲学点,我们如果无法做到实事求是,在任何领域都注定难以有大的成就。实际上,极少有人能保有一颗“实事求是”的恒心,而将“实事求是”当作人生哲学去践行的人,越接近“实事求是”的人,就越近乎神人般的存在。这些人做事的方法看似极其简单,亦在常人的理解范围内,往往看上去还不如一般人,却常常有神乎其神的表现。想想开国领袖老毛,不正是这样一种让人仰望的存在么?

所以,在学习之前,我们需要好好静下心来,给自己点时间思考这个问题,才能正确看待交易成功的基础,正确看待交易系统的作用,正确看待交易系统的作用之道。那到底有哪些真实,我们一开始就要明确呢?

 


人的执念为什么会如此之深?

所谓理念,是人把从个别事物中抽象而得的普遍概念,加以绝对化,并把它说成是事物的原型。这种永恒不变的理念之和,构成理念世界。这种绝对性,使人可以无意识地,自动遵循着各自的理念,形成对事物的态度,表达思想和行为,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效率。也正是因为这种绝对性,导致在错误理念的指引下,往往使人一万次踏进同一条河流,而不自知。交易中,多少的画地为牢,不是固若金汤?多少的作茧自缚,不是岁月长眠?

理念的根深蒂固性和概括性,使我们必须对事物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,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内化,它才可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,自动而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行为—理念的力量正在于此,一旦形成,就如久游幽暗中的一缕星光,虽看似暗淡,但给出的指引,却清晰得不容你哪怕一刹那的质疑。

 

这个市场上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会亏钱?

很多人把自己的亏损,归根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,庄家的操控……其实最根本的并不在于此,而是这个市场,客观上必须如此。于绝大多数的操作者而言,交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投机行业,称之为赌博也未尝不可。大家都赤裸裸地奔着金钱而去,从理论上和实践上,都不可能做到绝大多数人赚钱,一半一半都不行。钱都在这个场子里,大多数人赚钱,谁来赔这钱?交易是一个典型的“负和游戏”。

站得更高点,这个世界上,又有什么能绝大多数人赚钱?从来没有,以后也不会有。凡事只要存在巅峰,就注定得有无数平凡去衬托,天理如此,概莫能外。明白此中道理,就不应该太执着所谓的方法和工具了,它们并不会使你自动成为那少部分人。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,人和人其实真的不一样,无论我们有多么地不愿意相信。

 

输钱是否值得同情,赢钱是否值得自豪?

交易作为一个“负和游戏”,对交易者最大的意义,是能实现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,但却是一种不加选择的重新分配:富人可以更富,亦可以一夜赤贫如洗;穷人可以更穷,亦可以一朝金银满斗……所以,如果有人愿意用心帮你、教你,以至于你在市场中成功地掠金夺银,于他而言,也多半不会以此为誉。因为有人要赚,就得有人来亏。

而一个人无论他有钱与否,都不会成为他应该亏钱给你的理由,反之亦然,于你而言也一样。如果救一个人,一定要杀一个或者更多的人,救人的意义又何在?在这个没有仁慈可言的市场,自然也无所谓邪恶,这里只有受法律和规则保护的最原始的“弱肉强食”。你只要选择来到这个血淋淋的市场,要么成为猎手,要么成为猎物,别无选择。猎人自不会心疼猎物,猎物更没有谈论感情和道德的资格。

 

是哪些少数人赚走了大多数人的钱?

猎人相对于猎物而言,自然是少数,也更是强者。奥斯卡影片《荒野猎人》给了猎人禀赋所有的诠释:极端明确的目标、坚定的毅力、机智聪明、丰富的经验、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生存和猎杀技能。为什么猎人会如此强悍?猎人以猎物为生,事关生死。在交易市场中,有多少人能把交易,提高到生死的高度呢?

想想你到目前为止,为生存所做的努力,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,这一生费了好大的劲,其实都只是为了生存。我们自然应该明白,生存这么简单的事情,需要付出多少。在交易市场中生存亦然。交易是维系职业操盘手生存的基础,他们以生死之心,求生死之道,决生死之事。而交易,于芸芸之众的市场投资者,又是什么?重视程度不一样,付出不一样,结局自然很难一样,这就是各行各业职业与业余的区别。

 

市场中猎人训练的起点是什么?

既然优秀的猎人需要:极端明确的目标、坚定的毅力、机智聪明、丰富的经验、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生存和猎杀技能。你的第一步,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,每一步的目标。没有目标的行为,如同飘散的羽翼,没有行为的目标,自是无声的悲鸣,它们都注定难以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。人如何才会去重视一件事情,并使他的行为具有极端明确的目标性呢?

心理学认为,人的需求源自内在的紧张,需求产生动机,动机推动行为指向特定的目标。而紧张莫过生死,即无论是现实还是想象,你都必须使自己从心理和行为上,对交易产生并保持如生命般的热爱和理解。生让你目标明确、意志坚定,生让你不断积累智慧、经验、技能,并学会如生命般循序渐进。无论你什么时候开始,或现在处在哪一个阶段,你都必然要来到这个阶段,否则一切都只会是一场梦。世界上所有行业的成功者,都一再证明这一点,你我都是凡人,自然无法超越,也无需超越。

 

市场中猎人生存和猎杀的技能是什么

任何称得上优秀的功夫都必须攻防兼备,而市场中所有的操作,也依次只有四种:持币、开仓、持仓、出仓。这便是你所有的招数,绝无其它。无论采用何种操作体系和方法,都需要通过这四个操作来表达。这四个操作中:持币是防守,出仓是防守的回收;开仓是攻击的开始,持仓是攻击的延续。

这段话蕴含了交易中最基本的哲理:1.风险100%始于开仓止于出仓;2.持币于交易是100%安全的,开仓意味着持币减少,防守能力自然下降,出仓意味着持币增加,防守能力自然上升;3.开仓和出仓决定着攻防转换,持币和持仓决定着攻防效果,好的防守源自良好的持币和出仓策略,好的攻击源自良好的开仓和持仓策略。

所有的操作都会表现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,即持币、开仓、持仓、出仓的时间和多少。这便是所有交易体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,或者说如何去平衡这四个操作。如果以时间和空间来衡量,持币和持仓无疑才是交易中更为核心的操作。

遗憾的是,绝大多数人以为交易只是一个开仓和出仓,甚至只是开仓的游戏。所以用何种套路或技术体系,并不是最重要的,交易核心的核心,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仓位进行科学管理,而不是试图通过所谓的分析,去控制风险和摄取利润(这是最致命的思想毒瘤)。

 

何谓明确的成功目标?

试想一个新人的操作账户以每年20倍的速度增长,这样的目标不觉夸张吗?兴冲冲来到市场淘金的新人们,怀揣着遍地黄金的坚定信仰,在幻想中把交易之路越走越绝,结果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上。

所以,洗心革面的第一步,就是设定一个合理而明确的目标。那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合理的呢?合理的目标遵循三个原则,安全保证的本金–>相对稳定的收益–>必然好运的暴利,这三个原则层层递进,推动着你的成长。利润是交易者遵循市场规律的产物,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,不争而万物莫能与之争。

闯入市场的新人们,在好运气的天使光环加持下,猛打猛冲,锐不可当,其利润短期攀升的速度,有时候甚至连职业操盘手都自愧不如。只是没有什么好梦是不会醒的,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,一切都是要还的。合理的亏损和盈利目标,让你时刻警醒自己,风险一直就在身边,如影随形;让你始终如一地对利润进行长期储蓄般的管理,保守而稳健。正所谓:持盈保泰,戒之在得,不失其所者久。

 

快速进步的法则是什么?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交易技能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论上,不走到实践中去,让来自错误的刺痛,培养起你对危险的本能嗅觉和规避反应,让来自正确的激励,训练出你对机会的敏锐直觉和迅捷出击,你是无法有什么实质进展的。

从错误中学习的价值在于,每一次的成长都是你用血泪换来的,这些让你成长的知识、理念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,陪伴你的整个交易生涯。人性的改变是如此之难,这大概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了。

实际上,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:失败者仅仅对交易的挫折,感到心理受到打击,在以后的交易中尽量避免错误,结果反而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,白白交了学费。而成功者则善于反思,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,把每一次的错误都当成机会,并从中总结出能让自己最终获利的知识,然后反复练习直至这些知识成为“本能”,最终走向成功。

这就是为什么,难者在训练营中,总是跟学生们强调:不要在做与不做之间做选择,而是在做多做少之间做选择;不要一上来就总问为什么,一个简单的均线交叉体系,至少先练习个不厌其烦之后,再来谈学习的事情。

此时,其实学生们已经走在了无师自通的道路上,难者稍加点拨,他们就很容易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。可以说,交易训练,从来不是难者教会了学生们什么,而是学生们领悟了什么,难者最多也只是一个引路人。

 

交易要解决哪些问题?

很多朋友可能亏到心灰意冷,都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,交易到底需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程序。心的感觉,就是这些朋友唯一的进出标准。可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天道不遂啊。实际上大多数的人,宁可帐户亏钱也拒绝学习。

何为心的标准?行情如卷,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,而莎士比亚却只有一个,市场才是它自己唯一的标准。所以心的标准不能得于内,而要起于外。大部分新手都是随心交易,当市场好(方向碰巧对)的时候,这样的方法无所谓,好运会让垃圾变成金子。可是当变盘来临的时候,噩梦就开始了。

做交易得有章法,这些章法包含五个最主要的核心问题:方向时机价格仓位心理。伴随着这五个核心问题的解决,最终会形成一套具有完整方法和流程的交易体系。

主体的变数,统一在你的心理,包括成为顶级交易高手的决心意志、精益求精……可这依然不够,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,说成功是汗水+努力+天赋+机遇的结合。交易真正的关键,还是在于人本身,当招式变成了身之本能,心态就成了决定成败的核心因素。我们自始至终需要认识到,人的差异性对交易自始至终360°的影响力。

 

体系和操作的区别是什么?

很多朋友习惯一上来就问他人的体系是什么,比如用均线,还是RSI、KDJ之类……殊不知,它们跟交易体系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。还有些朋友喜欢用“不一定”概括操作,以至于动都不敢动,迫不得已动起来,又免不了患得患失,又或是满足于自己“全面分析”的能力。这依然是没有真正明白交易的整体性和概率性,没有真正理解“操作是绝对的,结果却是不确定的”这一基本现实。

这就是难者经常要强调的格局,它有横向的,也有纵向的。操作必须要在一定的格局层面,才能发挥它的作用,此即体系和操作最大的区别。于当下的操作而言,有些问题必须要在历史中才能解决,有些问题必须要在整体中才能搞定。交易或赚钱,自然也具有历史性和整体性,故绝不要在一城一池的操作上纠缠不清。

比如V形反转,迫于人的反应和市场的限制,在当下你几乎无法解决。但V形反转总有不是V形反转的时候,你把握好这些常规的地方,就给自己V形反转的操作,留了足够的余地。又如,在某一次操作中讨论对错,实际上没有明白交易结果的概率性。你这一生又不是只做一次交易,妄图一局定输赢的,那自然是想要逆天,天能容你?

交易是由技术、市场、资金、人等共同决定的,明明不是一个人的事情,却想通过一个人来决定,这岂不是罔顾事实?而这些决定要素又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,企图通过一成不变来决定它们的发展过程,不还是一厢情愿?这都是逆天之道,岂能到达彼岸?交易者如果不能这样整体、历史地看待与之相关的一切,就无法充分领悟和发挥体系和操作的力量。

 

解决之道

任何称得上优秀的体系或者理论,其逻辑基础一定要牢固,否则再华丽也只是空中楼阁。为什么在前章,连续用两个“100%”来强调要说明的问题?因为这才是你在交易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东西。遗憾的是,市场中这些100%的东西,往往都极为简单,以至常被人们所忽视。

究其原因,是人的“自以为是”在发生作用—交易的真谛,岂会是路人皆知?越本质,越简单。无论你用什么,一定要以100%为底层逻辑,去打造体系、设计操作,而且尽可能一目了然,这样才符合简单的基本原则。

大部分新手,相信都是从K线和均线开始的。难论术法篇中将以它们为案例工具,引领大家如何去打造自己的策略方法,怎样改进他人的策略方法……

什么是难论难事不难之论,简单而为的学问,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和发展。在金融交易中成功不可谓不难,本教程就是想通过或借助市场操作,向大家阐述难事不难之道。学完这个,作为新手的你,所谓的技术操作,应该要做到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,并逐渐摆脱技术的束缚。因为“难论”不仅仅是操作方法,亦是运用、创造操作方法的思想和理念。

 


难论的思想和理念在交易中如何体现?


1.大凡交易者追求什么?追求稳定盈利。

2.何谓稳定盈利?翻译一下,就是经常把事情做成。

3.经常能做成的事情,我们称之什么?称之为简单的事情。

4.故交易如何才能稳定盈利?做简单的事情。

这个交易成功之道,可以视为两点成线般的公理。


5.什么样的简单才有效?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简单。

6.为何要实事求是?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

7.那什么是客观规律?一切以时间、空间、对象及条件为转移。

故道可道,非常道,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故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哲、道、佛统一于变化的永恒性。


8.客观规律有什么样的特点?稳定可重复。故在稳定和重复中去寻找客观规律。–发现交易法则

9.如何验证客观规律?在稳定和重复中去验证。–使用交易法则

10.怎么看待规律的稳定及重复?没有永恒的稳定及重复。–修正交易法则

11.如何发现、如何使用、如何修正?实事求是,简单而为。

这是过程的容易性,没有过程的容易性,不存在目标实现的容易性。


12.交易的难度从什么开始?盈利的水平。

13.如何降低交易的难度?从设定一个对自己容易的目标开始,并在成长的过程中,始终处于这样的动态容易之中。

14.什么是对自己容易的目标?在自己容易发现、容易使用、容易修正的过程中容易实现。

这是目标的容易性,没有目标的容易性,过程的容易性,无从谈起。不存在抽象的简单,而是说做到什么是简单的。故目标的设定在交易中,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。


最后,明白了简单的实质,就一定要明白稳定盈利,并不是说你要在事实上,真的每个月、每一年如何。那是绝对,而不是稳定,稳定只是说经常如何。也就是说,每个月必然如何如何的交易系统是不存在的,自然也不会有这样的人。

这一切都是源于“稳定盈利”这一个概念的逻辑演绎虽看似复杂,然守住实事求是+简单而为,一切的简单都是水到渠成的,此即难论的思想和理念。具体到交易中,“简单而为”可以进一步演化为: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。

补充阅读什么是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?、《思想在难论体系中的统治力》、《难论中的虚虚实实》、《一个难论者的心中我有,明白如是

 

第二章 学习的方式


 

什么是学习的代价?

作为市场新手,无疑是一个付出学费,学习训练,升学考核,毕业产出的过程。跟在校学习一样,绝大多数人,在校期间无法通过所学赚钱。站在学费、生活、时间等付出意义上,收益暂时无疑是负的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,一直留级的不少,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升级,当然更多地是彻底退学。大家是要用真金白银,在市场里战斗的,你应该学会,一开始如何尽量以最少的代价,去获得尽量快速而切实的成长。交易本身不就是这样的过程么?

学习存在的前提是不懂、不会……在这种情况下,去参与市场,本质是一个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。当然很多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学习意识,以至于同样的错误犯了一万遍,也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错下去。且不同市场对人的能力、资源、工具等的要求不一样,试错及学习的代价也不一样。只是明白一点的人,却真心不多。

比如杠杆产品的主要难度,在于杠杆本身对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上的要求,要远大于非杠杆产品。反之,非杠杆产品,又对本金的要求比较高,这也会无形中提高风控的难度。而市场的交易门槛则规定了最低本金和亏损,不同市场规则下的所谓最低,对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很高了,至少对新手期的他们来说,就太高了。

综合股票、期货、外汇市场的基本特点:对大部分的学习者,特别是普通工薪族,股票+外汇的组合是比较合适的;而本金相对困难的学生们,也许只能专心在外汇市场了。而资金实力比较强悍的学习者,那不必太在意市场了,随心随性即可。

学习是一个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程,是一个学费逐渐增多的过程,是一个难度逐渐变大的过程。显然,我们不可能拿着小学的知识去参加高考,也不能拿着高中的知识去完成大学毕业论文设计。那样只是徒增学习的经济和时间成本,却很难有什么收益可言。

可如果每一次学习的成本太高,在学费一定的情况下,学习的次数自然会少,不容易学会;而时间一定的情况下,可以学习的次数或机会如果太少的话,自然也难以学会。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一定练习量的积累,任何练习量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。交易技艺的训练,自然也会受此规律约束。

很多人做某个品种,困于某个品种,做某段行情,困于某段行情,用某种方法,困于某种方法……困的地方多了,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少了。有些学生做一单外汇,都能盯着这一单看一天或几天;而股票上,以中长线为练习目标的人们,甚至能盯着几只股票看几个月……这又哪里是练习的节奏呢?不知不觉中,徒然消散了最初的精气神。

由于我们的成长,能力的提升,盈利会随之逐渐增加,可操作的条件和难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,操作1万、100万、1000万、1亿、10亿…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而一夜暴富,几人能在身心上适应和驾驭这份财富?能驾驭者,无不是领悟了人生之大境界者,可谓超凡入圣。故一夜暴富的传奇虽然并不少,但绝大多数都会被打回原形,从此一蹶不振。这提醒人们,交易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,否则越往上,代价越大。

当然学习本身也是一个投资的过程,如果学费花了,却没学会,自然是失败的。而这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,于是我们就需要对学习代价进行管理。我们尽量多给自己几次学习的机会。

比如你可以将自己的学费分成三份,投入进行学习。第一次失败之后,调整下心态,总结学习,再投入另一份学费。如果还是失败,那么短时间,你就不要再学了,等你心境稳定之后,平淡之后,有时间……再集聚信心,来投入学习和练习,如果还是失败,那就放弃吧。这个行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,人生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,你是为生活而生,而不是交易。


什么是学习的难度?


交易怎么学也学不完,怎么学都一团糟,怎么学都有心无力,怎么学都浑身不在,怎么学都无处着手……很多人总把不断的亏损归结为交易实在是太难了,那是智者的游戏。对于这个行业的先驱们来说,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智者的游戏,但对于广大的追随者却不是。知识的发现者需要不断发现和创造,而学习者只需不断重复和练习。

交易技艺总体的难度,就是千万次机械枯燥的练习,也就是所谓的“简单-听话-照做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你自然会形成敏锐的机会嗅觉,本能的危险规避。这是一段发现之旅,也是一段本能化的过程,跟学车,走路、吃饭、说话之类基本能力的习得没什么区别。

遗憾的是,绝大多数人及其本性,是贪婪的,是想不劳而获的……在利益面前,总容易不按常理出牌,完全忽略了学习和代价的客观性;遗憾的是,利益面前,任何有碍你利益的良言,都会被当成攻击或谎言;遗憾的是,在利益面前,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懂,就算你什么都不懂……

而抛开这些心理因素,就学习本身而言,其难度又在哪里呢?主要是对交易基本的知识结构逻辑缺乏认识,故而学习起来,或残缺不全,或毫无章法,或似是而非……而这一切的认知问题,往往是无意识的,故而大凡人们都很容易处在一种上来就学,不断学的未明状态,焉能不难啊。

那一套交易功法通常由哪些部分构成,或它的构建逻辑是什么呢?人们常说,交易有如两军对垒,言下之意,交易跟打仗是差不多的道理。打仗有兵法,那什么是兵法呢?在红军反围剿的过程中,毛指导总结出了这样的战术原则:敌进我退;敌驻我扰;敌疲我打;敌退我追;游击战里操胜算。大步进退;诱敌深入;集中兵力;各个击破;运动战中歼敌人。显然,这只是战术原则,并不是具体的战斗方案和战斗本身。

这个战术原则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呢?敌强我弱。言下之意,战争胜负的基本逻辑是什么?以强胜弱。故而战争的艺术,在于如何创造出以强胜弱的局面。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,乃避实击虚之法,是寻找强胜弱战机的过程。大步进退,诱敌深入,集中兵力,各个击破,乃“分而化之,逐个击破”之法,是主动创造强胜弱战机的过程。这些原则执行的基础是什么?我军身轻,齐心协力,意志坚韧;敌军辎重,内部分裂,意志薄弱。

如何才能看到敌强我弱,并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,遵循以强胜弱的战争胜负逻辑,从而选择游击战、运动战及创造相应的战术原则?实事求是。最终这些都会表现为具体的战法,如游击战可分袭击战、伏击战、破击战、袭扰战。而在革命战争实践中,人们还创造了地雷战、地道战、麻雀战、围困战等丰富多彩的战法。具体的战争中如何选择,如何创造,又根据的是什么?实事求是。

实事求是,称之为什么?思想。故而兵法自上至下有这样的构成:思想–原则–战法。于交易而言,则是交易思想–交易原则–交易之术。比如难论有这样的构成:实事求是,简单而为(思想),流畅、活跃、标准、买卖点清晰之类(原则),段、买卖点之类(术法)。战争之道,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以强胜弱,交易之道,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简单而为(选择和创造)。以强胜弱和简单而为,只是语境表达不同,本质相同。流畅、活跃、标准、买卖点清晰之类的原则怎么而来?在难论体系下,根据不频繁止损、不止大损、大止盈的现实要求制定。体现的是什么?实事求是。

什么是自上而下,思想既然是至高的,那它就需要贯彻于交易的各个环节,指导各个环节。交易最终都是人与人的对决,故而简单而为之下,自然会表现为以强胜弱。交易学习和实践本身,故而也得遵循实事求是、简单而为的原则,如此方能造就自己的事实强大和表现强大。

事实上,不少交易体系根本不存在原则设计,而就算有些许原则设计,又缺乏系统性和简单而为的市场操作属性,大凡不过是术的机械堆砌。而实事求是、简单而为之类的思想(心法),几乎从来就不在大多数交易体系的考虑范围,也不在一个交易者的学习和运用范围。如此交易体系难免残缺、似是、混乱,交易者本身的成长也难免残缺、似是、混乱。

当一个交易者以这样的层次和逻辑去衡量一个交易体系,去衡量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时,就会是有的放矢的,就会是高效的。


两种错误的学习方式


很多人学了很多年,都没什么进展,甚至还不如不学。这是为何?因为他们的学习方式一开始就是错的,而问题的症结之处,是他们一直以为是所学内容的问题。在错误的学习方式主导下,学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。

那在交易中,有哪些典型的错误学习方式呢?在接触了很多的学生之后,大抵可以归纳出这样两种类型:学而不思则罔型和思而不学则殆型。学而不思,就容易导致尽信书不如无书;思而不学,则容易导致尽信己不如无书。即上面说的,学什么其实并不重要,都于交易益处不大。

学而不思,很多的学生不可谓不勤奋,甚至完全够得上废寝忘食的标准。在这样的学习劲头下,往往一个个早已成了技术万花筒,甚至百科全书。可是依然不得其法,在不断扩充武器库、知识库的道路上,总以为是学艺不精,学得不够,学的知识不对,于是越走越迷惘:到底什么才是有用的?有用的技术到底是什么?他们其实真正缺的,是统一这万般技巧的思想或心法。

此类学生,其实教起来,往往不算难,他们的身上通常都具有“简单听话照做”的属性。故只要师父货真价实,通常他们都容易迅速完成删繁就简、万法归一,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或法则。

思而不学,很多的学生不可谓不聪明,甚至完全够得上天资聪颖的标准。在这样的天赋自信下,往往一个个早已成了先天而成的福尔摩斯,甚至宗师大家。他们身上致命的弱点就是:不学,崇尚自己的理解。

这种类型的学生,其行动力往往非常差,由于缺乏“学”的真心,故“简单听话照做”的属性几乎为零。他们的训练,通常都会是拖拖拉拉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他们往往是问题最多的,怎么问也问不完。其实问的基本又都是同样的问题,且往往还与交易没半毛钱关系。他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无上的智慧去理解,从而达到精通的目的。

他们不明白,理解的前提是先得有理解的素材,否则凭什么去理解呢?一定要明白,任何一个人成长的过程,都是从学开始的,而不是思,没有什么先知型的婴儿。问那么多,想那么多,那么费劲,不如认认真真,踏踏实实去实践中多走几回,那些问题的答案或解决办法,往往都是一目了然的。一开始那些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问题,也容易突然有了清晰而简单的答案。

此类学生,如果能有一个强制性的训练机制,通常才会有好的效果,即砍掉他们“自我理解”的权力。可这样的强制性,现实中通常不可为。故而说,心思简单的人,最容易在交易中成功,大凡如此。


学习的两条主线


交易就知识技能而言,就那么点东西,也应该只有那么点东西,学习和训练在于将这么点东西千锤百炼到本能的程度。千锤百炼容易吗?对有些人很容易,因为就是这样一群意志坚强的人;对有些人则很难,因为没有定性已然是一种品格。

那交易学习训练什么呢?术法+心法。如何体现这个加号呢?以时间、空间、条件、对象为转移。基础术法就那么多,可对大多数人的最初而言,其实是一个“了胜于无”的状态。何为了胜于无?知识是一种凌乱不堪的存在,一种电脑存储式的存在,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存在。

故而学习的第一步,是使知识处于一种条分缕析的存在,处于一种脱口而出的存在,处于一种得心应手的存在。能够用自己的话将交易体系脱口而出,是一种知道的标准;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将难论应情应景,是一种知道的标准。

拿着笔记去交易,不是一个高明的交易者该有的水准;对着行情背讲稿,不是一个智慧的交易者当有的水平。故而学习训练,不要那么聪明,也不要以为的那么聪明,就从基础概念的背诵开始,从基础知识条分缕析的讲解开始。

这就是基本功的训练,是纸上谈兵的高超,是冲而不盈的开始。有了这个学习训练过程,知识在身心,才会有如大海般的存在,取之而不尽,用之而不竭,是一种予取予求的存在。

将上述进程,再往前推一步:问题情境+条件+术法。这跟人们解数学题目区别不大,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下,根据相应的条件,用学习的术法,去应情应景地解决问题。更进一步,没问题,创造问题,没条件,创造条件,没术法,生术法,这就是以心御术的练习,是熟能生巧的高超,是无招胜有招的开始。唯有如此,才能将知识技能真正用活起来,才能将知识技能真正形成一个运作的逻辑整体,才能将知识技能真正与市场融为一体。

唯有有意识地进行上述学习和训练,知识才可能长在我们身体里,并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。不若如此,学什么?看什么?做什么?就会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就会是一筹莫展、束手无策。知识技能,进入身心的过程,就是一个从无到有,再从有到无的过程。这个进入过程,当如川谷入海,川是川,谷是谷,汇聚入海,再无川谷。

补充阅读:一个交易中“实事求是”思想的训练方向》、《难论为何如此强调“本能”训练》、《如何理解难论流畅活跃性规则的感知训练》、《交易中如何训练操作的灵活性?

 

第三章 术法篇


上面说了那么多,“难论”的中心思想已经很清晰了——实事求是,简单而为。坚持实事求是,我们就能难事不难。古语有云,大事必作于细,难事必作于易,图难于易,图易于难,终无难。交易既是大事亦是难事,实事求是的做事方法,恰恰精通此道。

所谓交易操作,常有人纠结于是某某理论,还是某某体系?是基本面,还是技术派?是高大上,还是不入流?是本质,还是现象?是核心,还是辅助?是裸K,还是指标?是学习,还是自创?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,是什什分不清。它们有如心路上的蔓藤,理路上的荆棘,不是让你动弹不得,就是让你动则受伤。一切得为你所用,而不是你为一切所用。只管解决你的问题,赚到你想要赚的钱,不去理会这一切与之无关的束缚。

接下来介绍的一些操作概念及原理,只是为了举例说明,甚至不算是冰山一角。难论的操作远不止于此,它可以是一切操作,也可以操作一切。如果把下面的K线、均线、段、级别、介入点之类概念及操作等同于难论,就有如把西施等同于美女,上海等同于城市,是颠倒迷离,似镜花水月。什么是难论?“实事求是,简单而为”之学,难事不难之论。

训练营里的学生,就会明白什么是难论术法之以无限为有限,以无法为有法。难者反复跟学生们强调,师父说的东西,一旦可见可得,那就一定不是师父要说的。正如四偈语所言:凡有所相,皆为虚妄。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之目不可见,亦如泡影之手不可及,如朝露之无来无去,亦如闪电之空来空往,应作如是观。说人话,就是:看什么、做什么,当不执不住,一切以时间、空间、条件及对象为转移。

 


如何寻找交易策略


指导原则

交易的目标是获取利润,是让利润=盈利-亏损>0或>>0。比如使用某种交易策略做n笔交易,自然互有盈亏,只要最后算总账,赚到了最初之所想,这个策略就是可行的。

什么是盈利-亏损>0或>>0?这个公式揭示了提高利润的方向:1.放大盈利,降低亏损;2.放大盈利,亏损不变;3.盈利不变,降低亏损。从拉开盈亏比的角度,显然当首选第一种。

那如何放大盈利,怎样降低亏损呢?自然是寻找到放大盈利和降低止损的统计规律。什么样的统计规律?足够实现目标的统计规律。

如何统计?盈亏=仓位*空间*频率。仓位为什么放在公式的首位?所有高手真正让人望尘莫及的能力,就是这仓位放大的能力,特别是零成本上仓位的能力。

巴菲特、索罗斯、西蒙斯、丹尼斯、缠中说禅、利弗莫尔、徐翔 ……市场上留有名号的这些所谓神人,只要你愿意实事求是地,搜集、阅读、理解他们的传记,就会明白:神人无一例外地具备这种盘面之外的超能力。

什么是盘面之外?仓位是唯一不受限于盘面的因素,其上限可以是天空的极限。比如1967年就赚到第一桶金的巴菲特,自己最初象征性的100美金之于其后来管理的1亿多美金。谁能把空间做到这种程度?谁能把胜率提到这个极致?

故而难者常跟学生们强调:不要试图成为师父,你们的师父,隐藏的实力在盘面之外,是得贵人相助,是一个好汉三个帮,而这是你们大部分人模仿不来的。

而在纯盘面意义上,我们暂且不讨论仓位。那如何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呢?这涉及到胜率、盈亏比、频率的概念。

胜率:赚钱的次数/总交易次数,用S表示;赔率:即盈亏比,用P表示;频率:一定时间内交易的次数,用N表示。在统计学上,N≥20即具有最小样本的代表性。这里N设定为20次,我们把这些条件列出来:

根据公式,利润=20SP-20(1-S),我们可以找到盈亏平衡点:

通过以上计算不难得出:胜率天花板低,边际收益递减得很快;而赔率的天花板则很高,理论上可以趋于无穷大。这个结论,可以用函数图谱更直观地表达:

接下来,就是在某个对象DIY一个交易策略的过程。比如,以均线交叉后,设定条件A为介入,设定方式B为止损,设定标准C为盈利。在某对象上复图,观察其胜率、赔率、频率,寻找统计意义上的足够赚钱效应。开始构建交易系统的时候,可以更保守一点,多给些验证时间和机会。

1.什么是某个对象?只此一次,下一个操作,再一回DIY。

2.为什么是足够?难论的最高指导思想及原则,即实事求是之下,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。足够,是留有余地。比如一个经常考90分的人,你可以稳定地去预测其能考60分。经常之内,让我们有操作的机会;稳定之中,让我们有执行的信心;60分之下,让我们有实现的从容。

3.当然,到这也只是纯理论,于实际操作:余地,留太大让人茫然,留太小让人无措,留太理想是纸上谈兵,留太保守是杞人忧天……我们还得以操作目标为引,根据自己发展中的心理承受、账户大小、操作水平……动态确定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简单而为。

只要根据这三步,即可完成一个交易策略从无到有的设计。其过程或许平淡,其形式似乎粗糙,其结果竟也自然,却足以战胜市场之芸芸。

这三步的难度,既是想到,也是做到。现实中,人们往往缺少对现实及自己的足够观察,常常不是缘木求鱼、按图索骥,就是守株待兔、刻舟求剑。

什么是足够的观察?交易永远只有少数人赚钱,是天道酬勤。恰如难论理念篇所言:金融交易的世界,弹指间一夜暴富的传说,使人往往根本无心停下来,好好观察、体会、修炼。


案例说明


通过前文我们讨论了:拉开盈亏比之于高盈利的理论简单,提高胜率之于高盈利的理论限制。复盘而来的图谱经验亦显示:盈亏比、频率、胜率,三者不可能同时都高。具体表现为大的波动不常有,这自然限制了操作频率。

而频率低到一定程度,对胜率的敏感性也会随之降低,且越往两端,胜率可波动的范围也越小。反之亦然,比如频率无穷大。无论是理论,还是现实,都决定了暴利的不可持续。

而国内外成功交易员的统计胜率,多集中在三成附近。什么是统计?这就是客观事实。什么是三成胜率之于成功?高盈亏比。反之,对频率就会有不现实的要求。什么是不现实?机会再多,时间有限,资金不够。如果你可以不断拿别人的钱呢?功夫在盘面之外。如果你本就有很多钱呢?那是已经成功。

30%的胜率,意味着什么呢?根据前篇阐述的难论指导思想,就得留有足够余地。故而纯图谱上的盈亏比设计,自然得充满想象空间,这样才具备高盈利的相对前提。然后再通过盈利=仓位*空间*频率,根据实际行情发展,动态平衡或相对放大其它两项,就可以进一步拉开盈亏比。

以上图操作为例:蓝色段开始后,用一份小止损介入,黄色矩形为介入区,红色水平线为止损位。如此:错了,代价可控;对了,则在新的高盈亏比点(黄圈所示),以小利充当小损加仓。如此,只要遇到行情配合,盈亏比就会急速攀升,从而让利润真正奔跑起来。

经此一役,连错10次也无所谓,更何况30%胜率?事实上,就算30%胜率的操作,也完全可能连错10次,概率无非大小,时间无非迟早。恰如墨菲定律所示,只要会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。只是就算小概率事情真发生了,也并不意味着只能硬接整套连击。

常言,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。反之,道路只有曲折,前途才会光明。《难论》理念篇有这样的诠释:无论何种体系方法,所有操作无非:持币、开仓、持仓、出仓。这四个操作:持币是防守,出仓是防守的回收;开仓是攻击的开始,持仓是攻击的延续。

仓位可以从小到大,也可以由大到小,如此往复,循环相济,这就是操作的要义。


 

观察的工具

什么是观察视角?


任何观察总是某个视角下的观察,比如前述案例中的段视角。

没有K线、没有段、没有均线、没有走势、没有级别……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视角,而不是观察的对象。不能混淆了观察视角和观察对象,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,即不是岭,也不是峰。你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市场,市场就会呈现不同的景象,只是它们从来不是市场的全部及本来。

就如两个苹果,那个大一点的苹果、颜色深一点的苹果、离你近一点的苹果……它们可能是同一个苹果。如果没有其它苹果的存在,你可能只会说“这个苹果”,甚至直接说“这个”,而不会有大小、深浅、远近……这些视角下的苹果。

竟似“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”。多少的市场操作者,就是这般糊涂,常执着于视角里的景象,看不到视角之外的存在。什么是视角之外?听那听不见的声音,看那看不到的东西,知那不知的事物……才是真理。

《笑傲江湖》里岳不群对令狐冲的标准是“一招一式,原封不动”,而风清扬的标准是“行云流水,任意所至”。一个视角给你开了一扇窗,让你看到了一面的世界,却也关上了N面的世界。一个顶级的交易者,有级别的视角,就得有非级别的视角,也得有无非级别的视角;有走势的视角,就得有非走势的视角,也得有无非走势的视角……有了这般上帝视角,那是多么大的优势?

 

观察什么?


在上述理解之下,那我们观察什么呢?盈亏=仓位*空间*频率,仓位不在盘面之上,于是有盈亏=空间*频率。故而就要观察某个视角下盈亏空间及频率的规律。比如止损空间之大小、频率,盈利空间之大小、频率。

什么是规律?稳定及可重复。什么是稳定及可重复?定义就是视角。常见的视角:规则上一致的存在、时间上不变的存在、空间上统一的存在……如体温37°、四时有信、天圆地方……

什么是某个视角?我们只是选择了段视角来举例和说明。那什么是段视角?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及选择段。

若论启蒙指标是什么?唯K线和均线。

能把K线说得头头是道的人不少,只是常常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:K线,是连续的,还是离散的?

在行情分析软件上,有分钟、小时、日、周、月等人为分割的周期K线图,都是在将一个连续变化做人为划分(价格也是离散的),是对一个连续变化的概括。形式和实质,根本性地限制了精确的范围。哪怕只是定性分析,都如误差之于民调,是必然的存在。更何况定量分析?

只是以K线为基础,过度追求精确操作的人,什么时候都很多。也常有人以精确到少数点后两位的神奇,去忽悠市场不明真相的小白们。

前文已经讨论过,一个体系的基础必须有100%的坚不可摧。穿透K线,面对眼前的市场,有整体就可模糊,差不多就无所谓,而不是见微知著、分毫不差。这无疑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格局,离得太近你是看不清什么的。

拉开了时间和空间,自然就知道K线是如何生长的,那纠结K线长什么样,还有什么意义?遗憾的是,大部分人常盯着眼前一两根K线及其组合、形态,做着因为A所以B的决策,不就如盲人摸象般么?


那么K线之于均线的意义是什么?


首先 ,有点统计学基础的朋友都应该明白,以时间为单位划分的K线,本就是一个统计样本抽取的过程,这一点是100%确定的。那么依此为计算依据的均线,只有延续统计概率的推演逻辑,才能保证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。

其次,无论我们的理论如何精确,只要是人操作的东西,犯错就是必然的,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操作的概率性,没有人能否定这一点,更何况K线本来就是概率统计的代名词。所以从概率本身入手,便是我们解决操作问题的基础逻辑。

由于是样本统计,市场总体量化数值的代表性必然会有偏差,这一点是无法克服的,你也无需克服。因为精确化并不是你的目的,也并不会怎么影响或无关你盈利目标的实现。

自始至终你都必须明白这一点,这决定了我们需要理论地去精确,模糊地去应用。实际上,这种非精确化的定量化数据,在定性上完全可以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分类呈现,这也是科学研究上统计学用得最多的地方。

什么是定性?比如当前行情是涨、跌、还是盘整。关于这层分类及描述,市场上有很多的理论或方法。有用均线排列表达趋势,缠绕描述盘整;也有用划线表达涨跌,箱体描述盘整;甚至有用几何结构分类描述行情之涨跌,如下:


上涨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,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开始。

下跌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,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开始。

盘整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,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个低点低;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,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开始。

图:走势结构分类

这个定义,跟股市没什么关系,纸上画也是如此,通俗而自然,简单而明了。故而不少技术分析流派,很早就在发现及应用,A股市场也有名缠论,专门以此为引。

国内国外相关的书籍多看几本,也许就发现:1.A股里的很多技术分析法则,追根溯源其实都是早期从国外传过来的;2.这些法则之初,常似自然的感觉,却还直切要义,足见前人“实事求是,简单而为”的智慧。

难者一个曾任职东北某机构的老派操盘手同事,就非常擅长这些概念。特别是他对2015年股市牛熊转换的技术解读,也曾让难者耳目一新、印象深刻。

注意:结构只定义涨跌形态,不定义涨跌的幅度、速度及频率,而这才是行情真正的代名词。这些从何而来?其它视角的观察而来。为什么不直接用结构来观测涨跌的幅度、速度及频率呢?不直观。

就如我们可以用染色体的组合形式、第二性征的特点之类去定义男人女人,却往往无法以此直接定义及预测,现实中他们各自成长的空间、速度及频率,还得有其它视角来辅助。实际操作中,比涨跌结构更本质的,是涨跌本身。就如破而不回视为破,可一个行情都涨了10倍或10000点,真还傻傻地等一个所谓的回调来确认?紧紧围绕着自己的目的,而不是把操作禁锢在手段里。

 

设计观察工具


我们现在不妨就以这个定义为例,设计如何用K线和均线来构建观察工具。什么是为例?亦如K线和均线、走势的定义是案例说明,下面的段、级别、介入点之类,也都只是案例说明。


没级别的段(广义级别)


市场行情的基本特征,即其波动性。波动性主要包括波幅、波频、波长。以K线为代表的原始波动,波峰波谷的位置确定往往相当主观,故而波浪理论才会千人千浪。给K线附加一个均线规则,就能很好地解决千人千浪的问题。

比如将段定义为:5周期SMA均线与13周期SMA均线缠绕前后,13周期SMA均线相邻高低点之间的连接。

1.这个定义完全舍弃了原始K线或价格,很好地体现了波峰波谷一前一后相邻产生的特征。

2.既然是高低点之间的连接,那只有高点或低点的起始或最后,都不是真正的段,比如上图红黄圈所在段及最后一段。

3.什么是均线规则?比较的前提和标准。什么是比较的前提和标准?级别。依此,一切都是有级别的,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,或是混淆了各自的级别。静心想想,日常生活中多数的争论不休,其实都是由于各自标准的不统一。

比如上述划分波动的标准,跟波动特征的标准,往往并不是一回事。前者是高低点的标准,后者是段的标准。高低点的标准产生波动,段的标准产生走势。站在这个意义上,这里的段定义是没有级别的。

4.段没有级别,走势就不存在,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,一个没有级别、没走势的视角,而只关注波动的幅度、频率及长度。或者说,段有了级别,就相当于波动的幅度、频率及长度,有了比较的标准、分类的划分。


有级别的段(狭义级别)


要解决这个问题,会用到均线体系。什么是均线体系?蕴含分类标准的一组均线。它们以同样的规则,不断产生进制意义上的级别划分,就如二进制、十进制一般。

通过价格与线、线与线的关系,可以在几何图形上将行情100%分类。而前文讨论过,只有那些100%的东西,才能作为我们构建操作体系的基础素材。故而如前文所述,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,实现均线对行情的精确定性,符合概率学逻辑。

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同样通俗且具有几何数学意义的市场观:价格总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。这个用反证法就很容易证明,并且可以解释,为什么下跌往往比上涨要容易。因为上涨所需能量(资金及市场情绪等)是一个增加的过程,下跌反之。

一段行情,有如树木的生长,由于新生的枝条,往往需要一段“休息”时间,供自身生长,而后才能萌发新枝,在价格运行轨迹上,就显示出各个高低点的连接。注意,这里说的是系统,而不是局部。

如果我们把一段上涨行情看成是吸收下跌能量的过程,用物理学力学定律可以表示为面积越大,压强越小。各价格高低点和价格走势之间的整体特征,只有符合斐波那契数列,才能保证行情走势面积最大,使压强最小,从而保证行情整体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。

星夜复图的人们,只要此刻开始留心,自会感觉到这层载有自然之力的特征规律。你都看到了,还要什么理论证明?很多受过所谓“高等教育”的人们,常是这样自我限制,徒费功夫。恰如开车不放过油门的原理,触屏不放过传感的逻辑……


如何去描述这种特征呢?这里我们需要引入SMA均线系统,并在数学上简单阐述一下它的运用逻辑。

首先,SMA均线的计算方式,使得其本身就可以呈现斐波那契数列的特征。因此只要系统是按照阻力最小方向前进的,就必然能通过SMA均线系统来完美刻画。对于SMA的这种理解,是有独家专利的。

其次,良好的SMA均线参数设置,就能在概率上将近100%地将各级别上涨、下跌、盘整的界限明确分开,从而将复杂的行情走势,以级别的简单完全分类。

只要价格朝着阻力最小方向前进,行情走势就必然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特征,关键是发生在哪个数列段的问题。在一次独立事件中,从最低级别开始,从理论上就可以假定,斐波那契数列特征发生与否的概率为50%。

统计上,通常将发生概率低于5%的独立事件定义为小概率事件。为使价格走势的斐波那契数列特征,摆脱小概率事件的限制,在统计上就需要连续发生5次。

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全分类为:0、1、1、2、3、5、8、13、21、34、55、89、144、233……从小到大依次连续三个独立的斐波那契数列组合分别为(0、1、1)、(2、3、5)、(8、13、21)。那么任何一个组合,连续发生5次的分界点分别为:(0、1、1、2、3、5、8、13);(2、3、5、8、13、21、34、55);(8、13、21、34、55、89、144、233);于是三个分界点地方分别为13、55、233。

还有一个特别的组合(0、0、0),一个意义不明的斐波那契数列组合。世界从来都是从无到有的,从数理哲学的角度来说,0才是真正的本源。于是依次展开就有0、0、0、1、1、2、3、5,从而得出5这个分界点,这是除了0之外,最小的分界点。

即5、13、55、233周期SMA均线,是级别依次分界的地方。

如果将这四个级别依次分为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最低级别,从而引出规则:任何给定时间周期的行情图谱,233周期SMA均线是高级别的分界线;55周期SMA均线是本级别的分界线、13周期SMA均线是次级别的分界线;5周期SMA均线是最低级别的分界线。

当然,还可以根据上述规则,像二级制、十进制一般,演算出更多的级别均线。比如根据13、21、34、55、89、144,设置144周期SMA均线,为快速调整级别周期提供中间参考。

从实战的角度来说5、13和55是核心,特别是55,是核心里的核心。它们是从最小往上依次推演出来的级别等级,且级别越小就越符合本源特征。000、011、235,看看就有感觉。

 


至此,我们已经打造或寻找到了一个级别函数,接下来我们根据它去设计级别工具


此前我们将段定义为:5周期SMA均线与13周期SMA均线缠绕前后,13周期SMA均线相邻高低点之间的连接。而根据级别函数,55周期SMA均线是本级的分界线。于是5周期SMA均线和13周期SMA均线负责段的构建,55周期SMA均线负责本级别段的界定。

关键的是如何定义分界的概念?所谓分界,就是非此即彼的位置。简单理解,就是段的高低点与55周期SMA均线重叠的位置,几何上可以理解为相切。

当然,这只是理论规定,实际不存在,也不必要。K线是离散的,均线也是。看上去延绵不绝的均线,实际只是间断点之间的线段连接。本就不是光滑曲线,何必精确求重叠?实际划分中,只需要段的高低点落在55SMA均线附近即可。

什么是附近?止损小,是衡量标准。

为什么是止损小?回顾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小节里的论述

什么是止损小?比较而来。如何比较?止损小一开始总是跟介入联系在一起,我们先简单定义一个止损规则:一段开始之后,以前高或前低止损,以离止损线最近的价格介入。

显然,同样的介入和止损规则下,同一张图里不同的段介入,其止损大小也会不同。它们就如一个箩筐里的苹果,比较之下,自有大小。故而止损小,不是规定,而是观察,需要一定的训练之后,才能获得的一种感觉。恰如游戏里的微操,焦距里的微调。

通过止损小工具,我们将落在55周期SMA均线附近的段高低点找出来,相邻回落点之间,就总会存在一个段的最高或最低点,把它跟相邻回落点依次连接起来,所形成的段就是本级别的段。由本级别段构成的走势,就是本级别的走势。


相邻原则


同样的规则,我们也可以划分出次级别和最低级别,即5周期SMA均线与13周期SMA均线的关系、0周期SMA均线的K线与5周期SMA均线的关系。我们将这层层展开的逻辑,形象地定义为相邻原则,即走势结构、段、走势结构、段……依次相邻发展。

相邻原则限制了波动在时空上的表达,是一个工具,它独立于走势本身,它将任何时间周期上的价格走势,都按照它的规则进行走势级别划分。如果把相邻原则作为一个计算函数或公式,所谓特定参数的SMA均线系统,只是为了表达这个规则而进行的设计。

而不同时间周期的K线,就是对一个价格运动的统计抽样。时间周期一旦变了,相应的抽样标准也就变了。没有任何统计理论能证明,在价格运动中,不同的抽样标准之间,存在什么固定的必然数理逻辑联系。

也就是说,相邻规则会对任何时间周期上的价格运动,进行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低级别的划分。有多少个时间周期,就有多少个时间周期上的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低级别。

这个划分是独立的,不同周期上的高级别、本级别、次级别、低级别之间,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,有的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关系。这种关系到底有多强,是怎样的关系,由现实决定。因此,可以在日线图上说级别,却不能说“日线级别”。


周期选择


既然存在多少个时间周期图,就存在多少种级别划分,实际的操作中,自然涉及到一个周期微调的操作。为何?因为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操作,而不是为了划分而划分。怎么操作?一目了然,简单而为。

为了这种一目了然,就需要按照流畅(止损小且低频)、标准(统一)、活跃(波动大)、清晰(100%确定)的原则,去进行图谱选择或者微调,是哪个时间周期,就是哪个时间周期,是什么级别,就是什么级别,别无其它。

实践中,通常以4倍的关系去缩小或放大时间周期观察,这并不是说存在周期之间的固定数理关系。有时候遇到一些非典型的图表,只要心中明白,一定有某个时间周期,恰当地对级别进行一目了然地刻画就行,具体是多少并不重要,只要心中有这个图就好。当你何时到达这种理解层次,级别操作就可以就位了。

补充阅读:何谓难论本级别段回归55周期SMA均线附近?》、《难论中三段盘整操作的真实含义》、《难论均线定理或关系中的线理微妙》、《难论盘整定义及操作的补充解释》、《难论SMA均线释义

 


至此,没有级别的段,我们可以用来描述波动,有级别的段,可以用来分类波动。前者不关注波动的内在分别,后者强调波动之间的内在分别。简单来说,前者是一个整体观察工具,后者是一个细节观察工具。这两种观察工具,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结合着用。至于观察什么?回顾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章节。

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的案例说明里,我们介绍了建立在止损小基础上,没有级别的段介入。那该如何设计有级别的段介入呢?

根据前文涨、跌及盘整的定义,所有走势的转换,都对应着一个最近高低点的关系,即走势最后一段的高低点,总是我们判断走势结束与否的几何参考点。

这个定义的关键是“开始”一词。第一:有A不一定有B,但B必然从A开始。第二:新的开始必然意味着旧的结束,但结束并不意味着永远。

根据相邻规则,同级别的盘整只有三段(见下文),这样可以很大程度防止被盘整拓展折腾。而根据结构型涨跌结束的过程,我们可以定义这样三种介入时机:临终点;破坏点;新生点。

这三个介入点并不必然依次出现,涨跌结束之后,可以是盘整或反向涨跌。三个介入点都对应着一组相邻高低点的关系,操作的关键就是走势连接处相邻高低点的转换,而这在当下的图谱上都是一目了然的东西。

什么是临终点?减速型介入点;

什么是破坏点?涨跌结束之后的次高次低点,破坏了走势类型;13周期SMA均线跟55周期SMA均线的缠绕点,破坏了走势的方向。

什么是新生点?回踩55周期均线附近的5周期均线和13周期均线的缠绕点,新的同级别走势。


设计思想:概率学


临终点,简称终点

1.当行情以涨跌结构的方式发展时,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硬币持续出现相同面的过程。这一个过程存在两种可能:(1).虽然持续出现相同面,但依然是随机的,即越是出现相同面,出现反面的概率就会随之增加;(2).这枚硬币被人为控制了,想正则正,想反则反。而五段则是具有概率学操作意义的基础结构,但还只是基础。

2.当行情以背驰或减速的方式发展时,则意味着行情有可能反转,这又是一种概率学表达。通常意义上的背驰或减速,也只是概率学操作意义上的基础结构。

3.当1+2同时出现的时候,这就提升了反转操作的概率。这就是临终点通常意义上的概率设计:五段+背驰。显然,当涨跌以结构的方式极限发展出高低点(如七段或九段),或极限背驰时的高低点或次高次低点(三段背驰),使得1或2单独存在,也有足够的概率学操作意义时,那么1或2亦可独立构成临终点。站在概率的角度,这是殊途同归。

4.极限背驰时的高低点或次高次低点,本质上是一个急速行情V反操作(难论术法之一)。这不只是一个可以解释空间的操作,更是一个可以解释快速空间的操作,故而不会退化到破点里去重复定义。

破坏点,简称破点是对临终点的概率表达,进一步在结构意义上给以确认,涨跌结束之后的本级别涨跌结构破坏点:次低次高、13周期SMA均线与55周期SMA均线缠绕点。

新生点,简称新点临终点中有提到硬币持续正面或反面的两种可能,新生点则跟第二种可能有关。当涨跌反转之后,其依然可以同级别发展这一结构,则是对“想正就正,想反则反”的验证,即这很可能不是偶然的。

实际的操作中,一个本级别段回归的过程,就是三条均线汇合和发散的过程。而假定高一级别段要延续,而刚好又产生了本级别反向段,这就是一种概率验证或叠加。站在这个意义上,所有本级别意义上的反向段,都构成新生点。也就是说,无需前方有涨跌结构。


实际操作中,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守:一定不能提前预判这些介入点的形成。很显然,所有介入点,在本例中都是基于均线缠绕的。在均线没有缠绕之前,是不存在介入点的。由于它们都是拐点型交易点,于之后的行情空间而言,均线缠绕之后再介入,离真正的高低点,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,特别是遵循难论操作原则(流畅、活跃、标准、买卖点清晰)的情况下,这种差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


关于这三个介入点,大家需要这样一个清晰的认识:

1.介入点本身都不能直接解释其后的空间,也不解释以何种方式反转,它们只是行情转折及其延伸的概率介入点。行情转折及其延伸的空间及其形式,由其它观察视角来完成,比如上面提到的急速行情V反操作(训练营会有重点讲解,博文也有各种介绍)。

2.破点和新点是完成里的确定,并不是一个事后方知的概念。而终点必须等之后的图形走出来,才能确定其否为最高或最低点。需要一个动态的确认过程,技术上对新手存在一定的难度。实际上,捕捉顶和底总是很难的,对技术及其熟练程度自然存在更高的要求。

3.介入点之后,如果以低级别的方式被破坏(反复缠绕而不回归55SMA),其后再介入就要处理成一个完成段。

4.一段行情也许可以处理成多种走势,以清晰、标准为前提,只要介入点唯一确定,就无所谓哪种走势,也无所谓哪种介入点。

5.介入点以概率为指引,只要概率到位,特别盈亏比到位,结构的清晰、标准,以及介入点的清晰、标准,就不再是必然要求。

6.正因为是概率,如此涨不再是涨,跌不再是跌,盘整不再是盘整,至少不存在结构意义上的因果解释。正因为无,故而无需处理它们及其转换。

7.介入点并不能理论地去直接解释止损的大小、频率,也不能定义空间的波动幅度及频率。虽然,能以介入点作为观察视角,只是不如没级别的段简单、直观。一般情况下,先以没有级别的段视角,去观察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里的那些波动特征,再内外结合着用。

8.介入点,更多地是为了提高操作的准头。什么是准头?降低止损的额度,提高命中的概率。一方面,高级别以低级别介入,止损会更小。另一方面,它们提供了不止一次的介入机会,就如考试多考几次,考上的概率也会高。

9.介入点也只是名介入点,它们有时候也可以是止损的方式、高抛低吸的节奏。行情以走势结构的方式发展,特别是非相邻规则的方式发展,本级别行情上下波动的幅度就太大了。

图:标准介入点分布—-只是标准意义,而不是说就是如此


 


 

所有介入点的操作逻辑:

1.有A不一定有B,但有B必然有A。

2.有限全分类(分类只有两三种)。

比如趋势临终点里的减速概念,即无论一段趋势如何发展,在结束之前都会经历减速的过程,也就是减速不一定导致趋势结束,但趋势结束必然要减速,即出现背驰反向段。这样我们从减速的地方开始介入,就必然能操作到最高和最低。

同样的逻辑:有次高或次低不一定反转,但反转就一定会从次高或次低开始;有次次高点或次次低点,趋势不一定延续,但趋势延续,必然会从次次高点或次次低点开始确认。

这是一个“开始结束-确认结束-确认反转的过程”。

 


背驰,是一个怎么样的概念?


很多人容易将背驰等同于反转,在上述案例设计中,它只是减速的代名词。背驰是相对的,有比较才有背驰。较而来的背驰,自然需要一个比较的前提和标准。唯有如此,背驰操作才有可实践的统计基础。比如上述介入点的案例设计,其前提和标准,我们将其定义为:同级别里的相邻同向段。

大家喜欢用MACD来描述背驰,但很多人没明白MACD指标设计的数学逻辑。由于价格运动的幅度除以时间等于价格运动的速度,而在选定时间周期的行情图表上,任何一根K线的时间周期都是相等的,这样价格运动的幅度就变相等同于价格运动的速度。

简单来说:MACD柱子,表示的是价格运动的速度本身;柱子高点依次连接的斜率,表示的是价格运动速度的变化(加速度或减速度)。实际上,加速度的变化才具有第一时间的拐点含义。

MACD的零轴,在图谱上有双重含义,一方面是速度由正转负的分界线(根据参数设置而不同),同时也是时间轴。在微积分里,价格运动速度在时间上的积分或与时间围成的面积,实际上表示的是价格运动的位移,注意是位移,而不是路程。

如果你明白这个,其实用不用MACD来判断背驰,也关系不大了,就比较前后两段价格的位移空间和价格走势之间的斜率就好了,这在盘面上都是一目了然的东西。

由于段定义的完成性,背驰之后必然有一个同级别或同标准的反向C段(SMA均线缠绕段)。对于一段完成的走势B段,其真正的结束是由于本身的背驰。什么是本身的背驰,即内部或次级别走势背驰,导致速度逐渐变缓以至为零。

比如开车,当下你停下来了,只要你当下一小时行驶的距离比前一个小时行驶的距离短,那么就说你相对于前一个小时背驰了,但你车子停下来,跟前一个小时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,你车子停了,一定是因为你这一小时减速至零了,这个是必然的,其中必有一个先快后慢以至为零的过程。只是我们也可以说,你是这两小时减速至零。

但车子停了之后是原地打转、往回行驶、还是继续向前,向前多少,如何向前……这些是无法确定的。只是价格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是连续的,比如V型走势里的一字秒拉,再一字秒空。而不连续的走势或曲线发展,实际上违背了关于背驰微分计算的基本理论前提。

故而,大家一定要明白,背驰下的所谓精确,是相对的,不能在精确的方向走的太远。罔顾理论及事实前提的精确,那自然是一厢情愿,只会适得其反。关于背驰这一点的领悟,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使你远离所谓的必然性预测,这是操作的大忌。

到这里,大家当明白,背驰的概念和MACD的配合,其实是没有什么必然关系的。根据我们关于背驰的定义和MACD的解释,你就一定要明白这个。最后,再提醒一下,MACD是基于K线的样本统计,其不可能精确到点,甚至都可能完全不具备背驰含义,所以顶底从来都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个区域,是一个逐渐确认的过程,不要中毒太深。可以说,这里是关于背驰最本源的解释。

 

补充阅读:难论中完成与未完成互动操作案例说明》、《难论某级别段回归操作中的注意事项》、《难论走势形态操作标准的理解补充》、《何谓行情走势级别划分的精确性?》、难论SMA均线指标常用行情软件设置

 


如何定位盘整介入点—三段原则


受相邻原则及均线级别的限制,本级别盘整只有三段,否则就会破均线导致本级别盘整的破坏。由于高级别盘整依然是三段,所以低级别盘整九段,盘整就会再一次拓展。从纯均线运动的时空角度,去进行递归形式的几何证明,就需要比较多的计算过程,这里不妨用概率来阐述一下这个盘整三段的极限:

盘整有开口和收口:

1.开口盘整。由于每一段都必须回归55周期SMA均线,以上涨为例,前段回归55周期SMA均线,55周期SMA均线又持续向上延伸,导致当下的55周期SMA均线高于前方盘整低点。而开口盘整又要求下跌段,必须破坏前方低点,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创新低之前,就破坏掉55周期SMA均线,走势就此升级。因此,受制于55周期SMA均线及相邻规则,开口盘整在本级别无法超过三段。

2.收口盘整。一个独立的收口盘整,同样以55周期SMA均线向上为例,收口盘整第一段的起点不算,我们从回归55周期SMA均线的第一个转折意义上的低点开始计算。那对收口盘整的破坏,就有两种情况:破55周期SMA均线或破前方高点。

趋势从段的角度,其概率极限是九段。反之,行情如果不是趋势,就是盘整。那么从趋势形成的第五段开始,趋势要么延续,要么破坏,不创新高或者破55周期SMA均线,就会导致趋势破坏。

这样每一个段都有两次机会,去破坏趋势。我们假定每一次破坏趋势的概率为50%,4段就会有5个点。其中第5个点的高点,就是第九段的高点,5次都维持趋势结构及其级别的概率为0.55=3.125%,这跟九段连续破高点的极限概率是一样的。

盘整三段,算上起点段,实际是四段。趋势之后维持趋势级别及结构,跟演变为盘整之后维持盘整级别及结构,矛盾对立统一。趋势维持的概率为3.125%,反之,盘整维持的概率也是3.125%,之后就要面临着突破:要么破坏级别,要么破坏盘整。

所以,无论是趋势九段和盘整三段,总体的概率计算思想是一样的,只是相对依据的概率情景有些差别,其中盘整三段受相邻规则和55周期SMA的均线约束要更多一些。即受时空规则限制,无法发生更多段的同级别盘整。也就是盘整九段是因为定义与相邻原则及均线级别的限制,趋势九段是概率乘法规则下的统计学效应。

盘整操作的关键,是第一段到第三段的结束。第一段好把握,就按照趋势型介入点去操作。第三段由于有特殊的含义,其起点恰好会发生在55周期均线附近,这也是临界点,等待第三段结束,第四段诞生就好了。关键的是要知道这是第三段,别这也数错了。

实际操作中,有这样的统计经验,即三段盘整创新高,即第四段的延伸会超过第一段的高点或低点(如下图)。如果是上涨,则超高点,反之,则超低点。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空间,具有相当强的实战意义。

 

图:盘整三段原则

 

三段原则,我们可以拓展到不同级别段的处理,也就是相邻低级别的段,可以通过低级别三段组成高级别一段的情况去处理。但这种情况,是在相邻规则比较流畅表达的情况下,才会有好的处理效果。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完美,行情走势的变化节奏,有时候是毫无章法的,此时去强行按照三段组一段去处理,就必然前后矛盾,因为事实标准并不统一。

此时,我们就要回归级别和相邻规则定义的本质,抓住高低点回线这个核心特点。实际上,低级别的定义上,我们要求K线出现上下上的走势结构,但我们并没有去讨论这个K线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级别,是否相邻。

这个逻辑统一推广开来,在任意级别,我们只要相邻规则得到了表达,高低点回线了,那这些高低点就成为了构成段的元素了,至于除此之外的高低点,一概当作K线内部结构般忽略掉,从而使行情变得简单而清晰。如下图中的黄圈所代表的低级别段和缠绕就可以忽略掉,走势操作一目了然。

段案例


 

运用逻辑


纵观教程,大家必须始终明白一点:《难论》之交易篇,特别是术法篇,一直都只是在以”案例展示“的方式,引导大家认识、打造、设计一个交易工具及策略的思想和原则,是大家触类旁通、举一反三的开始。

比如上面的无级别的段、止损小的段,有级别的段、趋势介入点,这些都只是引导性的案例说明而已。难论训练营,不仅对它们还会有非常详细的补充,更有讲解不少其它的操作视角及方法,比如大周期的拐点、急速行情的v形反转、数据行情、段的活跃、段的延伸、三段盘整、特殊位置、特殊结构、非此即彼、连锁触发、成交量法则、基本面判断、指数与个股的关系、止损的法则、出单的方式、仓位的管理、进退的节奏……

它们有些普遍适用于股票、期货、外汇、债市、期权、币市、内盘、外盘等各类市场,也有些只是针对不同市场规则的特定视角及方法。这些操作视角及方法,有如少林寺七十二绝技,一个操作者只要学会其中任何一项,都足以独步市场。哪怕是接下来要讲解的“止损小的段”,这样的入门功夫,只要功力深,亦如天龙八部里的虚竹,凭一套韦陀掌,也能让鸠摩智手忙脚乱。

只是任何一个视角及方法,任何一个市场及其规则,单独展开来详细讲解,那都是长篇大论。故而大家一定要明白,教程只是基础指引,更多的学习及训练在教程之外、盘面之上。就如我们义务教育阶段里的数理化课本,它们是以不变应万变之不变,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万变。只是教材,上不了清北,只是理论,当不成老司机……具体的解题思路及技巧,大凡都在课本之外、习题之中。

难论自始至终只言“实事求是,简单而为”,难论交易篇从头至尾只论“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”,其它一切可见可得的素材,都只是案例展示。前者,有如数理化教程里的理论公式,后者,有如紧随理论公式之后的案例讲解。理论公式,是对现实的某种完美抽象;案例讲解,是对现实的某种理想设定。只是总有很多读者,甚至加入训练营多时的学生,会习惯性地把案例当所有,把展示当难论,亦是把理论当一切,假设当现实。

当然,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。大多数人的阅读理解水平,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已经被客观证明。文章只要稍微长点、抽象点,就很少有人还能看明白什么是主题思想、什么是说明素材、什么是本义,什么是修辞……断章取义、自以为义,是最为常见的两种错误。只要多看看媒体文章背后的评论区,只要多想想他人误解自己和自己误解他人的频率,就知道这两种错误是多么真实而普遍。

很多事情,只是要想明白,就已经很难。当以为想明白了,只要尝试说清楚,才会发现还有漏洞。等到以为能说清楚了,只要尝试写下来,就会发现还不完整。走不好这三步,就不要以独自阅读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,这样太容易自残自欺。做到这一点,才是人间清醒。

 

案例说明1:


止损小的段

在“如何寻找交易策略”章节,我们讨论了寻找策略的关键,在于观察某个视角下盈亏空间及频率的规律,比如止损空间之大小、频率,盈利空间之大小、频率。同时简单介绍了建立在止损小基础上,没有级别的段介入。

回顾一下定义:什么是止损小?比较而来。止损规则:一段开始之后,以前高或前低止损,以离止损线最近的价格介入。现在将这个操作展开一下:

止损小的段介入,即意味着我们在同一个视角下,必须同时观察到止损小、止损少、波幅大、波频高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降低止损的同时放大盈利。更重要的是,要留有足够余地的观察,而不能是刚刚可以实现目标。唯有如此,才有简单而为里的稳定输出。

为了有助于问题的说明,我们不妨将上述观察推到理想状态。比如什么是理想的止损?1.段的起始点介入时,沿着段的高低点止损很小,且不会轻易被扫损;2.沿着段移动损,不会被扫损;3.沿着段移动损,不会被扫损,且止损小。如下图:

这种止损特点,难论称之为流畅。流畅的哲学基础是什么?稳定可重复,这是一切规律的特征。在统计学上,这简直就是一个不需要处理的线性拟和曲线,其本身就是稳定可重复的代名词。如果来来回回、起起伏伏,都是如此,稳定可重复的属性就会被更加确定。

故而流畅在时间空间上的表达,实则是规律特征的强力表达。至于具体的规律或原因是什么,无需知道,知道有即可。当一个段满足这个条件,只要它的波动相对大些,那介入点或反向介入点,离价格真正高低点之间的滞后空间,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如此整个操作就可以简化为段的起始与结束,这是一个实战意义超凡的灵魂标准。

实际操作中,如何确定这三点会成立呢?历史与验证。段的起始介入点止损很小,这个当下可见可得。而会不会轻易被扫损,就需要历史来帮忙了。第二三点的处理方式,同第一点。如果没有历史,我们就需要全市场的统一历史。如何理解历史+验证?大家可以去回到理念篇,那里有完整的逻辑表述。

故而只要遵循段遵循流畅的特点,就有了足够底线的介入基础。当然,受制于不同市场的游戏规则、不同品种的当下特点,我们还需要保证行情的活跃性。没有活跃的流畅,流畅不再流畅,足够活跃的流畅,流畅可以不流畅。何为活跃性?就是很容易做到保本、盈利、大赚。如何判断?依然是历史+验证。

限制篇幅,这些操作视角及技巧,就不再一一展开。简单来说,各有各的视角,只要在各自的视角里观察到“止损小、止损少、波幅大、波频高”的统计规律或特征,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、能力、手段及条件,设计属于自己交易策略。

 

为什么是同一视角?


作为案例说明,于新人而言最为简单。如果止损小、止损少、波幅大、波频高,分别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,于新人们就太难了。虽然听上去完全能够理解,真操作起来,是顾不过来的。不经过大量的练习,多视角、多进程处理问题的能力,就永远都不会有。

这就有如开车,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、手脚并用、意识规则……各种视角、多种信息同时并进,于新手是怎么都不可能。如果只用视觉,只观一方,只用手或脚,无需规则,那谁不会开呢?新手就是要从这样的情景开始。

当然,实况上路时这样理想的情景,自然少之又少,这并不意味着训练不要从这样的地方开始。新人,就要有新人的样子,一开始就各种能,那还叫新人吗?训练营中,常有学生在练习止损小段操作的时候,苦于找不到很多标准的案例或机会。于是总想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,而完全忘了训练是什么?

实际操作中,任何人总有其水平限制,市场也总有其客观现状。所谓难以找到,也许是自己能力不够,也许是市场本就稀缺。无论是何种情况,在方法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,都是此刻本来如此的样子。

能力不够,强行如果能,那还谈什么能力高低?市场如果没有机会,强行找机会,是不是找不自在?什么是方法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?任何方法都不存在问题,都有其可以观察到并适用的机会,无非大小多少。

这样的训练,不只是训练方法本身,更多地是操作意识、心态及纪律。就如打靶训练,实战中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?而什么又是打靶训练?打靶是理想情景,却有比实战更高的训练要求,就如绷着沙袋练跑步,放下之后才有步履如风。所谓训练,就是要不断折腾自己,一定要自己感觉到难才行。不难的训练,什么时候都练不出高手。

 

止损小,是万善之始,万福之源


退一万步,只要做到了止损小,再不好,又能有多不好呢?某学生父亲跟他这么说:你们也就熊市的时候厉害,牛市的时候,你们好像也不那么拔尖。难者:那一个人的钱是怎么亏掉的呢?自然是熊市亏掉的。1.利润=盈利-亏损;2.有A不一定有B,B必然从A开始。止损小不一定有盈利大,盈利大必然得从止损小开始。用很大的代价去赚一个绝对值意义上的大盈利,终究算不得有多高明,也走不远。

而大的盈利,往往不是重仓,就得长拿。重仓不难,头铁的人从来都不少。长拿其实也不难,常常不过迫不得已。真赚钱的生意,大凡不过生意就是好做,而机制让他们不得不持盈。比如养猪,就是一个不好做,又不得不长拿的生意。尽管在前一波养猪牛市,确实也听闻过一些暴富的神话,只是更多还是暴亏的故事。而无论是暴富或暴亏,都是没有拉开盈亏。

 

常态情况下,假定养猪净利润有10%,这已经很好了。就是这个利润,也要冒爆仓的风险,比如一场猪瘟,就足以让一切化为乌有。我们再假定某年猪价涨了两倍,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,一年的利润,就抵得上过去20年。站在这个意义上,确实算得上是暴利。只是盈亏比,也不过是从1:10拉开到了2:1。而这又能爆几次仓呢?如果再加点杠杆,一把就能亏成原始人。

那猪瘟常有吗?正因为不常有,故而很多人就当它不会发生,特别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只是猪瘟就在那里,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。这就是大部分人的因果:1.把事情看成自己想要的样子;2.过去一直发生,未来就会一直发生。就如交易中常听人说:这方法有效,我用过,能赚钱,只是最终没赚。可是谁没赚过呢?谁又最终赚了呢?用什么方法都有这个属性。

什么是拉开盈亏比?亏是多亏点,还不算亏的亏;赚是少赚点,还算多赚的赚。故而不需要进那么好,也不需要出那么好。正因为如此,对工具及能力的要求,也不需要那么好。凡事有巅峰,就得有无数平凡来衬托,市场里的芸芸之众,其工具及能力本就没有多好,也始终不可能有多好。

不需要这么好,也做不到这么好,反过来,不是用力过度,就是一厢情愿。而付出了那么多,怎能不期待更多呢?出不来了啊。简单来说,少攻零防的生猪养殖,真行情来了,再多的技巧,又有何用?不是躺赢,就是等死。这就是天下养猪人的真实写照,冒着巨大的风险,想着没办法的办法,赚着不数就知道的辛苦钱。


止损小的段,以止损小为名,以段为招,重意不重形,用意不用力。在训练营,其更多地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和训练,试图引导大家:把止损小的操作理念明了于胸、根植于心,从今往后,若有所动,无不贯之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。

 

案例说明2:


早期训练营的课程讲解里,常常会用到这张“全国不会有第二张的大盘抄底图”。不知道有多少的学生,在日复一日的操作中,心中是否仍然对此图清晰如初。下图是写下博文《2019年A股操作简略:新年超级大礼包!》时,上证指数在16日SMA均线上的形态。

全世界很少有什么曲线图,会像股票指数一般,需要用天文数字般的资金去描绘,值得大家好好留心观察。只要如此,大家也许就会发现:上证指数在16日SMA均线上,趋势临终点到趋势破坏点之间,所对应的斐波那契数列级别关系,巧合地发生了。最初,从1991年到1993年是一个4日线趋势走势,并以趋势破坏点结束。其后,上证指数沿着8日线发展为趋势走势,并以趋势破坏点结束。最后,接以16日线发展出一个趋势走势,并同样以趋势破坏点结束。4、8、16这样的走势倍增特征,是不是一目了然?

上图是写下《大盘指数还能走多远?难论16日SMA级别均线上的牛市启示录》时,上证指数在16日SMA均线上的表现:

1.上证指数是否还会朝着本级别的趋势运动去发展?如果看到16日SMA均线上其表现的完美性,结合上证指数在难论急速行情V反上的历史规律,一句“特殊位置的特殊结构”,足以概括所有的操作理由。特殊位置,解释了空间及其发生的概率,特殊结构提供了止损的控制及操作到的概率。

2.如果上证指数完成16日SMA均线附近的拉升,盘面就可以理解为:五段趋势破坏点以后,接一个三段盘整。而三段盘整的重要意义是,它常常预示着行情会突破盘整区的高点或低点。


 

什么是特殊位置?《2019年A股操作简略:新年超级大礼包!》中所呈现的难论16日SMA级别均线规律,准得是不是太久了?巧得是不是太准了?16日SMA均线就是上证指数每一次大调整的极限,且其后总会有一段足够活跃的行情,而这一次更有三段盘整对更大空间的解释。

什么是特殊结构?在上证指数回调至16日SMA均线附近时,曾在《大盘起势:天意难测,若见低点,不如试试》有这样的设计:

1.上证指数的30分钟走势图,典型的极限趋势。什么是极限趋势?更高的转折概率。什么是更高的转折概率?不常有。

2.难论极限趋势不常有,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时候,以止损小的方式去操作。不是七段,就是九段,不是趋势临终点,就是第趋势破坏点,前后不会太久。

趋势临终点怎么操作?如果走势流畅或以相邻规则发展,就当下直接介入。如果行情走势以急速行情的方式发展,就先当成急速行情V反去处理。如果前两者之后出现反复缠绕段,就再处理成一个完整的流畅段去操作。

当下行情就是如此,上证指数极限趋势,出现在30分钟图的第七段(七段最标准,九段不影响),且出现了反复缠绕段,那就处理成一个1小时的完整流畅段去操作。而行情在1小时上是一个大幅急速下跌,本就要有意识地去操作。故而又可以处理成15分钟的结构去操作,即15分钟相邻两个趋势破坏点。什么是15分钟的结构?急速行情大幅下跌,就允许行情以非流畅段的方式存在,即非典型的急速行情V反。简单来说,该有的都有了,该标准的都标准了。

 

止损的设置


 

止损逻辑

利润=盈利-亏损,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,就意味着亏损当被控制在相对很小的范围,否则就无所谓简单。就如一个东西很便宜,贵点,再贵点,也还当便宜,这才是真正的便宜。而亏损=频率 ×空间 ×仓位,止损的控制,就在于一个相对很小的止损额度中,去平衡频率、空间及仓位。止损频率高了,就要降低止损的空间及仓位;止损频率低了,就可以提高仓位及空间……当然,所谓止损之于相对很小,总是相对特定的盈利空间而来,一切的止损平衡都建立在这个比较的逻辑中。

那如何设置止损空间及频率?关键在于找到一个稳定可重复的历史止损特征。比如频繁损的控制,这个标准可以在历史中找寻,也可以在尝试中得来。这个历史标准是什么?比如可以是1小时图上连续5个以13周期sma均线高低点为标准的止损设置,可以是2小时或5周期sma均线,可以是连续5个向上的13周期sma均线低点,可以是连续5个向下的13周期sma均线的高点,可以是5个靠近55周期sma均线的13周期sma均线高低点,可以是连续某个特定止损大小的13周期sma均线高低点,可以是以13周期sma均线高低点止损一次为标准……

这样的“可以是”,动动脑筋,相信大家能找到或组合出很多来,然多少不是关键,关键的是在这些标准中能找到一个不频繁触发止损的规律性表现。止损空间的控制,也是同样的逻辑。那什么是历史?历史远近之分,有整体与局部,有普遍与个案……历史是静态的,也是发展的。当然,也有相对缺少历史标准的情况,你就在仅有的历史中,以猜测的方式去试探和追踪出一个止损小的标准。

于这个观察而来的标准,你如何观察,就当如何遵循,而不能机械硬套。比如以连续叉为标准的观察,其频繁止损是建立在连续叉都操作的前提之下。可是一个买卖点的操作,却不可能有连续叉的操作,而大周期的拐点,在时间意义上,也不存在频繁操作的可能性,这就构成对连续叉下频繁止损标准的平衡。

同样,盈利=频率 ×空间 ×仓位,它的控制跟止损的控制逻辑,并没有本质的区别,只是控制的方向,通常要反过来,即频率高、空间大、仓位重。比如源自于观察的活跃规则:大周期的拐点、数据行情、急速行情的V反、历史的活跃性。它们构成行情空间的四个基本的观察标准或视角,就如上述“可以是”的止损标准一般,如果可以,大家也能找出更多。前面说到:止损之于相对很小,总是相对特定的盈利空间而来,一切的止损平衡都建立在这个比较的逻辑中。故而对盈利的放大,就是对止损的控制。

实际的操作中,在上述平衡思想中,也许不止一种操作方式能实现对盈亏比的拉开,此时就需要以简单的方式来再度平衡。即我们先确定能解决问题的方案,再确定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。总之,止损的要义是在稳定可重复的历史中,去寻找一个能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的操作,即止损的方式则需要以时间、空间、对象及条件为转移。

显然,相对很小的止损控制,不是某种具体的操作,而是一定操作思想指引下的止损实践,需要大量的练习、反馈、总结,才有可能达成止损操作上的自如。大凡人们希望一种完美的止损标准,一招鲜打到底。这样可不可以?当然可以,只是要做大量放弃的准备。任何一种具体的止损操作,总是对具体有要求。在简单而为的思想指引下,一招鲜之于一招的具体,就得有较大的包容度,反之就容易反复受限,就如吃饭不能以粒为标准,喝水不能以滴为标准。一个交易者,就是要寻找到一种较为模糊的具体标准,并在以后的操作中,以此为指引。一招鲜的操作之所以失败,就在于不以“时间、空间、对象及条件”为转移的一招鲜。这是永恒法秘籍,焉能不败?

 

止损案例

通过上面关于买卖点及其操作逻辑的阐述,我们需要明白,买卖点是基于相邻规则与均线缠绕设计的,止损的设置就可以对上述标准的破坏为依据进行设置。有关具体的设置,我们需要结合级别与相邻原则,特别是动态处理的过程。比如同级别的段K线的低点为标准,高一级别我们以5周期SMA为标准,这个规则当我们用来操作均线穿越55周期SMA均线时,就变成了13周期SMA均线。其它的依次类推,那么我们一个买点之后,如何去移动这个止损位置呢?这里我们假定已经在上述止损逻辑下,观察到了一个以各级别K线高低点对应的13周期SMA均线进行止损设置,而不频繁止损的标准。

止损案例图

按照“完成中操作未完成,未完成中把握完成”的规则,我们的目的是去操作一个本级别的段的结束。但是一开始我们是从低级别介入的,那么此时的止损,我们就先以小图为标准,取k线的最高或最低点所对应的55周期SMA均线位置为标准同步跟踪移动,在没有新高之前,移损点不动。而当行情发展出上下上结构之后,本级别段开始确立,那移动止损的位置切换到本级别55周期SMA标准执行,具体按照相邻规则以最标准的情况去处理。也就是止损格局此时就要放大,其它情况依次类推。

那我们如何处理出单的节奏呢?由于级别是按照斐波那契比例设置的,简单点或理想点,就取三分之一的标准处理:一个级别三分之一去处理,同时反向三分之一,即低级别有买卖点的情况下去操作,并在出现同级别卖点的情况下,出掉反向仓,同时补回同向仓。同向单的止损逻辑,按上面同样的规则去处理。一旦本级别出现趋势破坏的情况(第二买卖点),那就全部出清,除非这个同向单演化为更高级别,那就按照同样的逻辑去改变移动止损的位置。然行情真的会这么简单或理想吗?故理解这个思想即可。

 

止损案例


教程的止损原则,我们是按照缠绕对买卖点的破坏逻辑和相邻规则设计的,比如以同级别段K线的低点为标准,如下图:

高一级别我们以5周期SMA为标准,如下图:

这个规则当我们用来操作均线穿越55周期SMA均线时,就变成了13周期SMA均线,如下图:

其它的依次类推,那么我们一个买点之后,如何去移动这个止损位置呢?比如欧元兑美元这个上涨段,我们实际上是准备去操作一个同级别的段,但是按照“完成中操作未完成,未完成中把握完成”的规则,一开始我们是从低级别介入的。实际情况,这里的K线一开始也是沿着或者远离5周期SMA均线发展的,那么此时的止损我们就先以小图为标准,如下图:

取k线的最高点为标准同步跟踪移动,在没有新高之前,移损点不动,实际的操作中,也可以取新高K线的前方第三根K线为标准跟随,如果我们只是在本级别图上去操作,那么具体的止损位置移动,如下图:

当然,这个走势的最近结构是远离55周期SMA均线的,我们可以去2分钟图上去根据上述规则去移动这个损点位置。也就是总是以最标准的图形去移动这个损点的位置。一定要明白:没有新高之前,不移动损点位置,当行情发展出上下上结构之后,本级别段开始确立,如下图:

一旦本级别段开始确立,那移动止损的位置切换到15分钟或10分钟的标准执行,具体按照相邻规则以最标准的情况去处理!如下图:

止损格局此时就要放大,按照新的标准去执行了,在本级别图上看如下图:

那我们如何处理出单的节奏呢,我们的级别是按照斐波那契比例设置的,那我们就取三分之一的标准处理。一个级别三分之一去处理,同时反向三分之一,也就是必须是3分钟图有卖点的情况下操作。并在出现同级别卖点的情况下,出掉反向仓,同时补回同向仓。如下图:

同向单的止损逻辑,按上面同样的规则去处理!一旦本级别出现破坏的情况(第二买卖点),那就全部出清,除非这个同向单,有演化为更高级别的单。那就按照同样的逻辑去改变移动止损的位置,比如这一个单,就变成了一个60分钟的图了,如下图:

此时,你得有60分钟的格局

那我们的操作实际情况怎么去处理呢?一般不要超过60分钟,一般在外汇里面,3、15、60就差不多了。再往上,比如4小时、日线,在外汇里面并不是很合适了。因为外汇不像股票,其整体波动有限,在大周期上,这样的移动止损和仓位管理整体效率不会太高 。

这里必需要明白的是止损设置的意义,止损是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卡,实际的情况,按照上述规则,我们的止损,通常不应该是被损掉的。而是在损掉之前,主动处理掉了这个单子。上面说的止损逻辑,只有一种可能性止损点会被损掉,那就是急速秒的行情。如果不是如此,你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把单子处理掉。实际的情况下,就算你仓位管理做的不是很到位,只要是按照上述规则,基本上把行情吃足是不成问题的。

补充阅读:《交易中如何才能严格执行止损?》、《止损的难度在哪里?》、《如何面对严格止损后的频繁止损?

 

难论简化操作


对于新人来说,还是有很多懒人看不太懂。在这里,将理论进一步简化一遍。当然简化过的东西,在功能上和具体细节上,就会有一定欠缺,但也足够实用了。

在操作上,无非就趋势和盘整两种走势,首先,大家需要明白:无论何种价格走势,在大的时空条件下,都只不过是一个盘整,但很显然,你在平时操作中,根本没有意识到,你是在一个大盘整里进行着小级别的趋势或者盘整操作,然而这却分毫未影响到你的操作。这句话翻译一下,就是大级别的走势通过小级别走势进行分解操作。其次,上面这个思想,是从大往小看,反过来,我们从小往大看,这里就需要用到“在本级别称之为走势结构的东西,在高一级别来看就是一段”这一定理。

平时我们在具体持有和操作某一段的时候,其实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在低级别来看,它是由有结构的走势行情构建的,而这个走势可能是盘整,也可能是趋势。这个思想告诉我们,可以不用具体去管这个走势到底是趋势还是盘整,我们通过高一级别的段来把握和处理。这两个思想,为我们克服高抛低吸操作过程中“趋势和盘整”节奏转换的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工具:MA,参数(5,13),定义,什么是段,就是在某时间周期上,价格的波动无法导致MA13周期均线出现方向改变,价格就是按照段在运行的;一但价格的波动导致MA13周期均线出现方向改变,价格就是按照走势在运行的。至于这个走势是趋势或盘整,我们无需去理会。MA5周期均线和MA13周期均线缠绕前后的高点或低点,就是上升段或下降段的起点,MA13均线指向的方向就是段的方向。

如周线一段,就对应着日线会有走势结构,为了操作这个周线一段,不需要去理会这个日线到底是趋势,还是盘整,只要周线段没有被破坏或转向,就需要在日线金叉的时候补回来或者入场。而为了操作到这个日线的金叉或者死叉,就要把日线当成一段,往下一个有走势结构的级别去操作,如60分钟去操作。

操作的节奏:当日线即将缠绕的时候,去60分钟图上操作那个60分钟缠绕,而日线没有缠绕发生迹象的时候,就不要去管60分钟上的缠绕。

什么叫发生迹象,就是MA5周期线与MA13周期线靠近或有拐头迹象。这里的操作逻辑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。在日线没有缠绕迹象的时候,说明60分钟还处在一个走势结构的构建过程,而高级别的段又会把低级别的走势结构约束在段里,所以就造成了所谓的假信号,此时就不要去管这些均线缠绕。

假设周线是一段,日线还是一段,怎么办?那我们就接着往下放小时间周期,直到找一个有走势结构的时间周期,这个时间周期是什么周期就是什么周期。比如5分钟走势是放小看到的第一个有走势结构的周期,那1分钟、5分钟和15分钟或30分钟就是我们操作的级别组合周期,而把其它时间周期都放弃掉,操作的逻辑跟上面周线、日线和60分钟是一样的。高级别的一段和有走势结构的低级别必须是相邻的,具体为什么,参考难论关于级别和走势结构之间关系部分。

这告诉我们,为什么有时候一个1分钟的均线缠绕就足以导致行情扭转,有时候却不可以,根据就在这里。大家就不要那样机械地去套,搞成几分钟均线向上交叉进,向下交叉出,这样无厘头的事情。

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:1、在本级别称之为走势结构的东西,在高一级别来看就是一段。2、无论何种价格走势图谱,在大的时空条件下,都是一个盘整。在此基础上,大家再根据资金管理篇的方法,去设计好合理的仓位管理体系,再加上丰富的实战练习,这个市场就一定会成为你的自动取款机。

补充阅读:难论买卖点处理规则的灵活性释疑》、《难论完成概念的释疑补充》、《难论段操作的技巧及灵活性》、《难论操作中的虚实转换之道》、《何谓难论二三买卖点重合下的同级别走势?》、《难论SMA均线指标常用行情软件设置

第四章 资金管理策略


基本思路


通常大家在学习和实战操作中,注意力都集中在技术方法上,而忽视了仓位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。很多风险管理和控制问题,只能通过仓位和资金管理得到解决。市场操作的本质,是对赔率和胜率的平衡,无论你应用何种操作体系,都必须也必然要面临这个问题。反过来,操作中的很多问题,更有赖于这两个问题的平衡。

很多人,可能根本就说不清楚自己的操作体系是什么,也根本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操作体系,但有一点可能是很容易得到的,并且你也很容易做到动态捕捉,那就是自己操作的胜率和赔率。只要把你的交易清单打印出来,稍微有点小学知识的,就能计算出来。那到底多高的胜率才能算厉害呢?

什么是胜率?方法并不创造行情,我们只是有行情的时候在操作,操作也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,我们只是有目的地在操作。唯有行情、方法、操作、目的等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,才有讨论统计胜率的前提。人们常什么方法都用,什么行情都做,什么目的都有,什么操作都使……这样一锅烩的统计胜率,多标准的统计胜率,于当下很难有什么指导意义。这一点,属于统计学常识。

简单来说,统计是一门科学,有其专业性,大部分市场操作者把它想太简单了,故而各种谬用也就不足为怪了。实践中,胜率有理论与统计之别,最初的操作,总是基于假定的尝试,无所谓统计。统计是对假定的检验,是修正假定的参考。何意?1.操作本就不需要统计胜率的指导;2.统计检验不是因果检验,而是概率检验。于统计结果,总要是站在“概率的概率”视角去运用。

显然,大部分人缺乏“概率的概率”视角,运用胜率时,容易取其上限,容易将胜率精确化,故常难如愿。孙子兵法:求其上,得其中;求其中,得其下;求其下,必败。这是图易于难,难之又难,故终无难。什么是上中下?模糊分类,简单分类。什么是得其中?准备只得其中。什么是必败?准备完败。什么是得其中?容易得,故求其上;什么是必败?容易败,故尚可一博。

难论在技术章节,有提及斐波那契数列、阻力最小原则与级别之间的关系。于此,我们不妨将它跟上述思想结合起来,运用到资金管理上来。难者常说:让风险的仓位落袋为安,让安全的仓位且战且退,让绝对安全的仓位与天斗斗。这也是一种模糊而简单的分类,我们可以用难论级别将其以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,即三种仓位的比例为5:13:55。什么是量化的形式?别把这组数值理解死了。

比如在一个假定和统计相互配合的胜率A下,一个操作者以设定仓位B和空间C,去操作BC/N的盈利。BC是上,BC/N是中,A是容易度。按照5:13:55的仓位比例,我们假定BC/N为100万,主观操作目标位70万,即55所对应的仓位部分,即落袋为安的仓位。13所对应的仓位约20万,是且战且退的仓位;5对应的仓位约10万,是与天斗斗或准备完败的仓位。

如果行情真实现了100万,就先出掉70万。未出的30万中,有10万是准备完败的,先计提。剩下的20万,按照5:(5+13)的比例回撤,约6万。回撤太多,无所谓“且退”,回撤太少,无所谓“且战”。如此相对于30万而言,就有了约15万的回撤准备。于操作而言,就准备了约50%的回撤空间。什么是且战且退?战退有术,战退有序。

如果一个操作者,在50%回撤的广阔空间,都无法从容展示其操作,也就谈不上什么操作,放大了止损,就很少有什么操作是错的了。15万的回撤准备,于100万而言,只有15%的回撤,这已然是一个相当有水平的回撤控制了。如果回撤控制在10万之内,于100万而言,回撤不能超过10%,回撤幅度下降了33%以上。控制的难度,则提高了远不止33%,放小了止损,就很少有什么操作是对的了。

实际的操作中,行情是动态的,操作也是动态的,15万和10万代表的回撤幅度及回撤控制的难度,也会随之改变。然思想是不变的,仓位*空间=盈亏,单纯地通过技术去控制利润回撤,自然需要空间的表达足够理想,而单纯地通过仓位去控制利润回撤,自然需要空间的表达足够极端。为何要这样金字塔地去安排进退仓位呢?所谓山峰,高之又高,则小之又小:凡事只要存在巅峰,就得有无数平凡去衬托。

唯有大量常态性的操作及操作仓位,才有少数操作及操作仓位的行稳致远,更上层楼。任何一个稍有水平的交易者,都会存在某个水平的稳定性,于稳定中功成身退,就是以重持轻,可谓难之犹难,故终无难。重要的是这个思想,而不是形式,不要太执着于上面的那些仓位及回撤比例。例如上述操作是将仓位分成三类,这是在一个操作中论长短,实际的操作中,也可以只分两类,去多个操作中论成败。

比如难者有些学生在大量操作中,往往能常态性地一开始建立起20%~30%的盈利基础,尔后的操作则多有所失,多有所惑。难者常言,打牌输了算别人的,怎么打就不是很重要了。这个世界上,能把行情吃足的,无外乎这样四种情况:1.因为爱;2. 不得已;3.赌徒的信仰;4.仓位轻之又轻。于大部分人而言,可为而能为的,只能是“仓位轻之又轻”。如何轻之又轻?上述水平的学生们,当盈利20%~30%之后,就不要管它还会涨多少,又期望它会涨多少,于稳定中功成身退,直接减仓到只存利润的程度。

比如2万盈利20%~30%之后,就将仓位降低到5千。如果2万是轻仓,那5千就是轻之又轻。而纯利的5千,又是零成本的仓位,于是就有了“简单而为”的操作基础。拿这样的仓位,去天长地久,去与天比高,天亦乐得之。剩下的仓位,继续在20%~30%的常态性盈利目标中功成身退,在功成身退中,不断积累轻之又轻的纯利仓位。于是不经意间,仓位厚了,利润高了,仓位的安全性却反而越来越有保障了。这种仓位布局操作,需要以退为进的舍得,循序渐进的慢攻,这正是其难度所在。

当然,在上述思想下,还可以演变出更多仓位管理形式,就不再过多展开了。这里真正要明白的是:为何上面提及的资金管理,都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呢?缺乏盈利,资金管理就意义不大了。对盈利和亏损的平衡,都会通过资金来体现,于是有资金管理一说。资金管理无法离开操作、行情、方法及目的等独立存在,不存在只是管理资金的资金管理。唯有相对稳定的系统操作,才有相对稳定的盈亏表现。相对稳定的盈亏表现(胜率),才给了资金管理无形化有形的机会。

相对稳定的系统操作者不常有,故而盈亏表现相对稳定的操作者,也不常有。因盈而执,故败于不变,再因亏而改,又败于多变。如此,什么稳定都不会有了。依如前文关于胜率的阐述,统计是一门科学,有其专业性。但也不难看出,统计也是世界观,是方法论,获得它们的难度远高于统计的专业性。其难度不在于如何获取,而是不会有要去获取的觉知。故站在稳定的角度,大部分操作者,入不了资金管理的门槛。

 

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,是各自为战,也是整齐划一


如果把交易中,大大小小、长长短短的操作,看作是一场场的战斗,作为它们的指挥官,大部分人也许最多只到连长级,更多的时候是游兵散勇。简单来说,各操作之间往往是孤立的,缺乏统一指引,力使不到一块,节奏也多有所失。故只要走远点,就很难不走偏或不掉队。即操作总是需要在一定的格局中,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。

格局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,在难论中是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,只是它有大小高低之分。什么是大小高低?比如利润=盈利-亏损,拉开盈亏比,即盈利-亏损>>零,是盈利多多,亏损少少。大大小小、长长短短的操作,转换到公式中,即:利润=(盈利1+盈利2+盈利3+……)-(亏损1+亏损2+亏损3+……)。

一个拉开盈亏的操作,不只是它自己能拉开,更要在整个公式中能拉开。就如一个商品就其打折力度而言,也许确实便宜,可是对购买者也许依然并不便宜。就如几个商品就其打折力度而言,也许确实便宜,可它们加起来就不一定那么便宜了……这样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,在交易中一样存在,普遍存在,始终存在。大部分操作者就是太专注这一城一池里的操作,不知不觉就使操作在整体上,失去了“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”的属性。

而盈利或亏损=仓位*空间*频率,上述公式可以更进一步转换为:利润=(仓位*空间*频率1+仓位*空间*频率2+仓位*空间*频率3+……)-(仓位*空间*频率1+仓位*空间*频率2+仓位*空间*频率3+……)。故而仓位和波动,就不再是孤立的仓位和波动,需要在整体和部分之间以拉开盈亏比的方式去平衡,且这种平衡关系,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。

就如开局赚100万,跟开局赚10万,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盈亏比拉开进程。比如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打,嬴政则神装开局carry全场;有人一战成名,即是永恒;有人几起几落,才得正果;富一代有富一代的盈亏比拉开进程,富二代有富二代的盈亏比拉开进程;幸运者有幸运者的盈亏比拉开进程,常道者有常道的者的盈亏比拉开进程……

在一个难论者心中,每一个操作从来是每一个操作,每一个操作也从来就是一个操作,它们对立统一在“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”的根本原则里。

补充阅读:资金或仓位管理之重意不重形》、《难论操作技巧之:随意加仓》、《难论操作技巧之:安全加仓

第五章 盈利的法则


交易技艺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久过程,一定要等到艺成出山,才去赚钱或才能赚钱,那交易技艺的价值就不是那么大了。复利是一个职业操盘手,根本的盈利方式,但是市场最让人动心的,还是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,多半如此。很多人都知道棋盘里面,以倍数累积放米的故事,大家只是看到了结果的威力,却并不明白,为什么在交易中,我们需要追求复利

复利的基本特点是,盈利率并不需要很高,其胜在稳定。言下之意,就是盈利率高了,就会不稳定,缺乏稳定性,就容易亏钱。即相对低的盈利率,是你能控制的,因为市场通常都会维持在某个波动水平范围,在这个水平范围内,你相对容易做到的盈利水平,就是稳定盈利的重要参考标准。

简而言之,稳定的盈利有两个特点:1.市场容易给你;2.你容易操作到。反之,高盈利水平,不容易做到。首先,市场不一定给你;其次,你的好状态很难长时间维持。就像竞技运动员,状态好的时候,就一连串的胜利,不好的时候,都送回去了。如果竞技的输赢跟金钱是挂钩的,那么竞技运动员,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但是,如果竞技运动员,跟普通人玩,那他随便都KO大家,状态差也是如此,如果还是跟金钱挂钩,那他必将无敌。所以复利的意思,就是做你能控制的事情。

盈利=本金*盈利能力。很显然,能力的提高有其过程性及天花板,特别是还处在新人阶段的操作者,又谈得上什么能力呢?可什么又才是能力呢?能力与成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,一切以时间、空间、条件及对象为转移。当市场极度配合的时候,能力就不是那么重要了。能力总是针对某种问题的能力,没有什么能力是本来如此。

以前在乡下,难者观察过这样两种风格的打渔者:一种是能把鱼打尽的穷尽者,一种是吃一口就跑的快手者。这两种风格,在不同的条件下,有各自的优势。对于买个捕鱼器就能开工的打渔者,一开始都谈不上多少技巧,故而取胜的关键是谁能找到鱼多的地方。这个找鱼群的技巧也很简单:随便搞两下,就能打到鱼,且不断能打到鱼的地方,就大概率是鱼多的地方,即鱼群之所在。故而找鱼群需要具备两个能力:体力+耐心,而体力和耐心,并没有多大的经济成本

如果普遍鱼很少的情况下,穷尽者往往占优势,快手者则因为很难找到鱼多的地方去一口吃饱,而处于劣势。如果有鱼的地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,快手者则往往占优势,穷尽者则因为经常会碰不到鱼多的地方,以至于就算把一个地方的鱼全都打完了,也吃不上一顿饱的。而在鱼普遍较多的情况下,这两者则往往不相上下。

何为“随便搞,都能打到鱼”?在交易中,就是简单而为即市场刚好吻合了交易者的操作。这种怎么操作,怎么有的感觉,于一个稍有水平的交易者而言,都是很明显的。故而并不难把握,就如随便搞都能打到鱼一般。何意?用最简单的操作,去尝试和感觉,于难论者而言,总体上即“以简单的方式拉开盈亏比”的操作。

穷尽者之所以是穷尽者,快手者之所以是快手者,在于他们本来就是如此。每一个交易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操作,故而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渔群,属于自己的简单而为。有些行情,适合操作者A,却并不一定适合交易者B,A和B之间,并不能随意切换和模仿。风格之所以称之风格,就在于它的固定性和个人性。

故而鱼群在哪里?在每一个交易者的简单而为里,往往并不会一样。什么行情,都是赚钱的人少,亏钱的人多,交易永远都只有少数人赚钱,从来都不存在属于所有人的简单,也就不会存在属于所有人的鱼群。一个交易者,如果自己能操作或擅长操作什么行情,都不明白,就怎么也谈不上鱼群之所在了。

翻开自己的交易清单,看看那些赚钱的单子,都有什么特点,什么共同的操作特点。这些共同的特点,配合上“怎么操作,怎么有”的当下操作感觉,就是一个交易者寻找自己鱼群的简单技巧。这种寻找和过滤,不是无的放矢的不断试错,而是有的放矢的简单而为。这并不会有什么大的经济成本,只是需要点时间和耐心而已。

归结起来,就是降低能力发挥作用的门槛,使强者不成强,弱者不显其弱。凡事都有两面性,大部分操作者正是被“能力至上”的思想所禁锢了,才看不到事物另一面的广阔。交易是一场万众Pk,它永远只有少数人赚钱,普通人不要在能力上想太多。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的能力优势,自始至终都跟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关系。反过来说,任何能力都有它的生存空间,想办法找到它,这才是大部分人真正需要修炼的方向。

盈利=本金*盈利能力。本金的提高,可以通过操作去提高,即以较低盈利水平基础的复利为基础。这样在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,行情没有显著扩大的情况下,把本金实实在在地提高。技术学习的目的,就是获得一个稳定的盈利水平,至于这个盈利水平是多少并不是那么重要。你就在这个盈利水平上,开始提高本金,这个容易不断提高的东西。只是这种提高方式,对大部分人来说,又有点慢了,简直是太慢了,非有忍人所不能忍的本事所不能。

但复利并不是唯一的途径,有时候甚至是一种自欺,无形中又陷入了“能力至上”的深渊。本金的提高,就是本金的提高,也可以与操作无关。比如杠杆市场之杠杆,配资市场之配资,就是最直接的本金提高。但这些方式,于大部分人而言,谈不上什么门槛优势,同时也提高了风险,即降低了盈利能力。比如外汇市场,有着极高的杠杆,其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交易者,特别是工薪族们,设定目标下的本金要求。但其对操作能力的要求,也比较高,但也只是比较高。只是这个比较高,对大部分人来说,又有点高了,实在是太高了,非有为人所不能为的本事所不能。

实际上本金的提高,还可朝着零成本,甚至负成本的方式去获得。融资,也是能力的一种。怎么融?如果你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,就通过与他人合作。人有两种能力:1.独立情况下,解决问题的能力;2.在他人协助下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融资这个事情,其实并不复杂,也不需要多么去较真自己的交易成绩。一定要明白:这个市场上,聪明人真的没那么多,又怎么才能称得上聪明呢?都如此聪明,又哪来这么多的韭菜呢?人们的需求多种多样,信任产生的基础也多种多样,有时候甚至可以很荒谬。就如一条短信、一个电话、一个美女、一个淘金梦之类,就能让很多人,乖乖地、且不可抗拒地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,甚至是老婆本、棺材本、救命钱给掏出来。相信这样的事情,大家见得不少了,甚至有些就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
不少交易者,往往限定了一种因果:既必须证明操作足够厉害,才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,投资者只有信任了你,才会投钱给你。可什么是厉害?怎么证明?什么又是信任?真正懂的投资者,你不需要证明什么,他们也不会给你钱,因为他们已经是此中高手。于那些不懂的投资者,要得到他们的信任,并不是只有操作本身一条途径可走。每个人信任的条件是不一样的,建立信任的基础也是不一样的。你要的是对症下药,在概率中寻求。

作为一个交易者,特别是高水平的交易者,当明白概率是什么。如果你一个人做不到,就请一些人去帮你做或跟他们合作,甚至上面说的那些荒谬逻辑。如果你一个人做,那就花点时间,耐心地去做。如此然,你心目中的理想投资者自然就出现了。一定要相信,这个世界上,什么样的人都有,什么样的投资逻辑都存在。否则,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,错过腾讯和阿里巴巴呢?

不要扯远了,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作即可。一个交易者,在市场中,本来就是刀光剑影,不是你口袋里的钱跑到别人口袋,就是别人口袋的钱跑到你那里去了。都是你情我愿,愿赌服输的事情,没什么好说的。投资与融资,也是一回事,马云也不会说我公司不赚钱,大家千万别投,他又哪里知道阿里巴巴会有今天?谁又知道?简单来说,这个世界亏损的公司或项目还少吗?风投也从来没想过他们的项目都要赚钱,或必然能看中那些优质的项目。千万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融资对象的能力,也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对他人或世界的理解。

退一万步,操作从来就不是你的目的,赚钱才是。在赚钱的道理上,很多朋友都是把交易之路当成了独木桥,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。灵活些,思想开放些,你之所学所悟,并没有说只能通过盘面去兑现的,学会多方式多渠道地变现你的知识,学会跟别人去合作,殊不知巴菲特、索罗斯们也是深谙此道的高手。交易技能只是工具,交易本身只是手段,并不是你的目的,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去采取合适的方式,去变现你的交易技能。只要你善于观察,你一定会看到各种变现的手段。而通过交易操作之外的手段变现的钱,不又反过来可以成为交易的本金么?

补充阅读:交易系统等于稳定盈利的方法吗?》、如何理解交易中稳定盈利的概念?》、《交易中那些稳定盈利思想下的思维禁锢》、《交易中没有什么预先设定的远大目标

第六章 交易规则的建立


所有的技术操作都不可能百发百中,在实际操作中,也可能出现失误。如果有人跟你说他百分之百,甚至接近,基本上都是骗子无疑

一个好的操作系统本身都是完美的,无论是从理论基础上还是实际的市场验证,都是成功的,但是无论什么操作系统本身是建立在赔率的基础上的,也就是说在所有的交易结算后,系统能保证你是赚钱的,但并不是说系统的每一次交易都会正确。有些事情可能很突然。既然突发情况可能发生,所以系统的失灵也就在所难免了。这个市场上无数的人想找到百分之百准确率的系统,很多人甚至用毕生的经历去寻找,可是那样的完美无缺的系统是不存在的。如果有这样一个系统能保证每次交易百分之百准确的话,就跟市场的特性相违背了,所以这样的系统是不存在的。

当系统失灵的时候,我们的原则必须以市场第一,当系统失灵的时候,退出市场就行了,直到系统再次好用,你并不需要一直待在市场里,交易者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会休息,企图赚到市场里的每一分钱
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叫被行情所左右,眼睛只盯在是涨还是跌上,心情都随着涨跌起伏,这就是完全被行情左右,失去了自我的判断。此时就得遵循简单的判断原则,确定在何种行情、何种机会下自己才介入,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能把握住何种行情、何种机会,这就叫做不被行情所左右。一切的机会决定权在你,每天的看盘就是看整个盘面到没到符合你标准的时机,到了就坚决的做,没到就坚持忍耐,直到客观条件符合标准,这就是所谓的不被行情所左右。

其实,真正的交易是建立在设立规则、执行规则的基础上的,这才是交易的真相,太多的人被行情所左右,以为只要分析对了行情就可以判断市场未来的方向,然后进场获利,市场新手大多处于这个阶段,就是不断的分析行情,判断行情,而真正的市场人士则设立自己的标准,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才可以参与市场,而不是市场怎样我就跟着变化,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。

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分析,分析只是工具而不能作为获利的保障,真正让你获利的是你的规则,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。一切真实深刻的事物,其道理一定很简单。交易的知识体系并不复杂,看似浩如烟海,深不可识,几番辗转,真理终不出世间之常道。

 

交易机器运行——交易架构的搭建


交易结构就是把你的交易作为你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加以规划,使之成为一个不断运作,并且进行优化的机器,这个机器正是行家和普通玩家的重要区别。

我们已经讨论了关于交易核心的问题,依靠什么赚钱,下面不管我们依靠什么赚钱,是短是长是投机还是投资等等,总之我们默认人人手持武器了。那么手持武器就可以进入战场猎杀金钱了吗?还远远不够。一个合格的战士还需要什么?长期的坚持训练、实战总结和严格的纪律。当我们把盈利核心、长期坚持、实战记录总结以及纪律放在一起,就是一个最基础的金融市场交易系统,通用于金融市场。

一、先易后难、先通后固的交易结构

这里要讲解的内容并不属于图表技术内容,它是金融投机中最重要的内容,是决定成败的内容,有效的结构配合简单的技术可以积累非凡的财富,精巧的技术没有结构很难取得成功。

构建结构的原则是先易后难、先通后固,先使用简单的技术、生活、纪律等规则,构建出一个简略而完整的循环结构,而后通过结构本身的循环,不断完善进步。

二、结构与纪律。

在建立结构前,有必要讲解什么是结构,这个成功交易的根基。概括的讲结构是做一件事情的步骤规范,因为投机本身涉及到人参与的原因,所以这个投机规范就显得更加庞大复杂一些,涉及到人本身的世界观、生活规律、精神状态等。投机结构也可以称之为交易系统,这个交易系统包括:生活作息、资金管理策略、投机策略分析制定、策略执行、执行记录和反馈、自我超越。做事情没有步骤是效率低下而难以长久的,进行投机交易没有结构或者说没有交易系统也是万万不可的,而贯穿始终的是坚持严格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遵守系统纪律、认真循环、超越自我。

再者,监督机制。

交易者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,来监督资金、交易状态、交易纪律以及生活状态。最后,认真记录时常反思,交易者的知识来自学习和过去的经历,坚持记录和反馈,能够形成强大的进步动力。大多数人缺乏监督机制,交易的时候是自己监督自己,这个在情绪主导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出事,你要想办法解决,可以和交易的朋友互相监督。

补充阅读:如何建立一套准确且确定的交易系统?》、《如何才能坚持交易纪律?》、《如何评价一个交易系统的水平?》、《交易系统是建立在逻辑之上的吗?

交易心理(卷)

引 子

人习惯的改变和控制力的培养绝不是靠口号和思考就能完成的。其中的漫长和艰辛只有顽强坚持的人才能体会到,而且没有终点,只有你对这种修炼生涯的不断适应。

交易犹如赌博,股票、期货、现货、外汇等只不过名字好听点……心理习惯的改变和培养需要你修炼到一定境界,或者说要达到非改变不可的那个悲惨境地。否则,一切皆是空谈。神谕天机也救不了你!

希望有缘人在本文得到启示!

如果你是新人,刚刚在交易上尝到甜头,或者小有损失,那么本文并不适合你,由衷的奉劝你,还是不要参与这个市场了,交易真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,难度之大可能远超出你的想象。

如果你不是新人,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,发现自己如果没有策略只是凭主观交易是不行的,来寻找策略,学习技术,那么本文也请你绕行,因为这里没有讨论任何策略方法,理论篇里有在下的心血之作,你可以在那里找到你想要的。

如果你是位老手,自己也小有心得,并致力于在数学范围内研究出一个可复制的战胜市场的策略,只能在这里表示敬意,追求完美的特质用在这方面是不恰当的,但你们的付出依然值得肯定,因为科学需要你们。

如果你是高手,已经苦海上岸,此文你大可含笑读读,看看自己所抵达的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差别,也许能帮助你警醒自己不会失足跌入地狱。

那么本文到底适合哪些朋友呢?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成长,自己心中完全知道自己如何能够盈利,并且总能较长时间保持盈利,然后日渐一日放松对自己的约束,或者随着盈利的持续增长过度膨胀的自信让自己变得更加激进,没有耐心,最后违背自己的策略,经历不应该的亏损,而亏损后的沮丧,进而引发更加不合理的违背策略的行为,最终造成自己不得不强制冷静下来的重大亏损。然后经过调整,一段时间后,又带着高度的自律,强大的自信回到战场,再次持续一段长时间的稳定盈利……直到下次沮丧。

没错,谨以本文献给那些天赋异禀,却堕入这无尽循环的心理炼狱而无法自拔的朋友们。

难者

第一章 深刻的体验


在交易苦旅中就算痛苦挣扎都难以继续前行的朋友们,中毒之深很多时候连自己都不相信,不知从哪一天起,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忘记策略而不去遵守,而是就算此时此刻清晰地记得策略,却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了自己。

也许有人还没有发现自己到了这种程度,但就如吸毒者已经有了自己无法抗拒的毒瘾,却不自知,依然认为自己只是不想戒,想戒时还是可以戒掉的一样。这个毒会巧妙的麻痹自己,在心理层面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,说服自己只是一时忘记,或者是事先没有设置好,或者是因为运气,但是绝对不会是因为自己控制不了自己,而真相恰恰就是如此。

体验过这般挣扎的朋友们,在下一场战斗中,最好是不幸面临亏损的战斗中,清晰地让自己试试,当亏损达到你设定的止损额度一半以后,停下来。离开市场,离开的时间也不能太长,不能长到淡化了你的报复心理,别告诉我你没有,你没有的话就不会身在炼狱。

然后回到市场,重新运作你的系统,不是延续前面的,而是重新开始,从系统的第一笔交易开始。也就是说,你在报复心最强的时候,在系统策略依然合理的时候(因为没到止损额)离场,然后又在报复心理依旧的时候入场,违背自己合理的止损策略,强行接受亏损。经此一试,你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。

如果不想用真金白银做这种你认为没意义的试验,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方法,这个方法测量的效果就没有刚才的好。你在资本雄厚的情况下进场,在你精力允许的时间范围内,只看盘,不下单。如果期间出现傻瓜行情,效果尤为明显。比如出个十几连阳的长龙,你真真切切地在电脑屏幕前,硬生生的止住下单的冲动。这个试验不会让你损失本金,当然如果你说,这送钱的行情不取也是损失,那只能说你中毒太深,心理陷阱无处不在,根本让你无法识别正确的方向,哪怕试一次都不行。

看到这里,如果你是我前面所描述的陷入循环模式的朋友,要是本文让你感觉不舒服,没有关系,这是心理防御机制在本能地保护你,接受我的观点会让你受伤,那你可以停下来,关掉书本,等到下次,你有了足够强烈的想改变这一循环的欲望时,再回来继续。

这个循环,持续盈利—-违反策略—-亏损—-沮丧—-大亏—-调整以后严守规则再持续盈利,心理学上叫做自我破坏。陷入自我破坏中的人,如果没有实际有效的行动打破这个循环链,是没有办法自助走出循环的。

然而,这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

你知道要改变你的行为模式才能跳出这个循环,你知道必须放弃现有的行为模式,可问题是,如果你有能力放弃现有的行为模式,那么从一开始你就不需要做出改变。本文接下来就一步一步告诉你,怎样自助自救走出自我破坏的状态。

自我破坏,相对应的健康心理状态称为自我实现。简单来说就是你很自信,因为你能很好的约束自己,这种良好的约束能让你严格的执行系统,系统帮你持续获利,当遇到亏损时,强大的自信依然支持着你约束自己的行为,而成功约束自己度过亏损期的自豪感,持续获利的成就感,又反过来滋养你的自信,让你能更加出色的执行系统,形成良性循环:自信—-自律—-获利—-自豪—-自信。

任何一个进入自我实现的人,在各个领域都是成功的

我们用心去体会一下这两种状态,他们所蕴含的能量是截然不同的,前者让你堕入无止境的黑暗,后者在指引你前往光明。

我们要改变,就是要从自我破坏状态改变到自我实现状态。相信,每个陷入自我破坏中的人,都曾经为改变做出过努力,你们有足够的勇气决定做出改变,这点就已经强过很多人,你们也确实做出了良好的开端,真的开始了一些改变,但是,慢慢的你们发现,自己没有足够的激情让自己持续做出改变,一次改变行动最后总是不了了之,没有坚持下去,这种半途而废也为自我破坏增加了养料。

这是为什么呢?

心理学的角度解释,就是如果一个人要真正意义上做出改变,他的情感体验必须要足够深,深到和改变相匹配。简单举例,戒烟很难,无数的人想改变,也开始了行动,最终很多人坚持不下去,因为生理上的或者心理上的种种原因。然而,如果一个人被告知,他的肺病变,如果不戒烟,他最多只有一年的生命,如果戒了,他极有可能还会恢复健康!现在再看看,他成功戒烟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普通人,这是为什么?因为情感体验足够深,让他体验到死亡的恐惧。

交易是毒药,对于胡乱交易的小白来说,这个毒药是急性的,可能几天,几个月就让他输掉所有身家,债台高筑。但对于陷入自我破坏中的半高手来说,这个毒药是慢性的,它慢慢地侵蚀着你的生命,你却不自知。因为周期性的稳定获利,让你看到甜头,看到希望,这会产生心理幻觉,认为自己将来有成功的可能,这个幻觉让你可以逃避心理现实,如此循环你永远都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,你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你会再度失控,你不确定你所累积的财富,不管多少,是否安全,是否会因为失控而失去。直到有一天,你耗尽所有希望,失去信念,就是毒药要你命的时候了。

温水煮青蛙的故事,相信够耳熟能详

锅里烧开水,把青蛙扔进去,青蛙会迅速的跳出。而你不是盲目交易,你有心得,你有章法,知道胡乱作为是滚烫的开水,会要你命,所以你会远离盲目交易。但是如果锅里是凉水,放入青蛙,小火升温,青蛙是不会跳出的,最终温度高于它所能承受的,要了它的命。陷入自我破坏的半高手就是凉水中的青蛙,不断出现的心理幻觉,麻痹了你的心灵,让你不会产生足够深的情感体验,而没有足够深的情感体验,你是不可能做出实质性的持续改变的。

所以,要改变,第一步,让自己有足够深的情感体验

拿张纸,写下你如果失败,最坏,最惨,最不能接受的局面是什么,你可能一开始,写不了几句,没有关系,慢慢来,以后可以再加上,你可以丰富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,最坏的局面,让你生活,情感,将来各个方面会怎样。

一定要写下来,然后,每天都至少要看一遍,最好在交易之前,也要看一遍。再拿出另外一张纸,写下你成功了的景象,同样细化到你所涉及的方方面面,这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,前者是让你认清自我破坏的现实,后者则是自我实现的美好和可达到的目标。两张纸的重复回顾,能够为你从自我破坏转变到自我实现提供心理支撑。

看到这里,建议你停下来,按照上面的方法,花上几天的时间,好好地体会这两张纸所蕴含的情感,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,给自己点时间,让自己真的沉浸到这两张纸的情感体验中。如果你现在还想往下看,不想做练习,也没有关系,对自己好一点,也是自我实现所必须的,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回到这里,按照我所建议的进度,慢慢调教自己。你现在之所以激进,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,不过,会有那一天的。

第二章 焦点的专注


交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深有体会的人会知道,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了,没有哪一个职业会让你如此频繁地面对人性的弱点,所有的环节都由你这个独立的个体所控制,这就要求你必须足够足够出色才行。所以,如果你成功了,你将是站在金字塔最顶尖的人物,你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精英。

再回头来看看你的付出,你为了这份职业付出了什么,付出了多少?

一个成功的交易员,他花了多少时间做研究,学习,培训,他花了多少精力去投入,他在精神上把交易这个职业放在怎样的高度?想想这些,你又是如何做的?相信,你比起很多一般的散户,你做过研究,自学能力也很强,否则你是不会持续盈利的。

但是,我想问的是,你对待这份职业的态度有多严肃,你日常精力分配中,究竟投入了几成在这份工作上?简单地说,你凭什么认为你有资格成为金融业一个超越的存在?

很多朋友是兼职的,也有全职的,我就是全职,这并不是说你的投入程度和兼职全职有关,我强调的是心理高度,你越是严肃对待这份职业,你就越有可能成功,你也就越有能力作出改变。要强调的是,你现在认知的难度也是偏低的,你之所以陷入自我破坏的循环,期望值过高也是根本的影响因素之一,这份职业比你此刻所想的还要难,请端正态度。

态度端正了,再回到专注上,如何专注?专注什么

相信很多朋友一定给自己设定了目标,每单赢多少,或者每天赢多少,更加理性的人,会设定月目标,然后自己专注于实现这样的目标。一天一天,一点一点,你们的确做到了很好的专注程度,严格自律,规范操作,接着你们会发现,随着目标的接近,你会更加在意每场的盈利或者亏损,同样是赢一个点,此刻的心理紧张程度和刚刚开始时是完全不同的。

你的神经越来越紧绷,情绪也越来越容易起伏,每天就算停战后休息,做其它事情的时候,总会有莫名的紧张感,一种不祥的预兆感一直萦绕心头。这就是自我破坏的临界点,一个新的循环即将开始。接下来,如果你成功达成目标,你会过于自信,变得自负,下一阶段的目标会不合理,基线也会调整过高。如果你没有达成目标,在接近的时候遇到亏损,反复上下起落几次,你就会突然暴走,失控地胡乱下单。这两种方式都会让你回到起点,新的循环正式开始。

你专注了,你付出了,投入了心血,为何换来这样的结果?那是因为你专注的方向错了。

利润是不确定的,不可控的,你专注于一件不可控的事情,想让它达成一个由你所掌控的预定结果,是不现实的。

你的专注应该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,如何更好地去控制自己,这样可控的事情。

这里提供一个小技巧,你可以专注于自己连续完美操作了多少单,记录这个数据,累积这个数据,它在日后会给你提供极其强大的心理支撑,让你更容易转变到自我实现的状态中。每一单,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,内在标准要严格。

如果你自己都在骗自己,那神仙也救不了你,每一单,看看自己情绪是否正常,有没有沮丧,有没有过度自信,是否严格执行了策略,就是所有你能想到的要求自己的,自己是否做到了,如果是,积一分。累积这个分数,这个过程中,你要追求完美,只要有一次不协调,积分清零,重新来过

最初的阶段是最难熬的,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标准不够严格,自己对自己不够满意,也可能被苛刻的要求逼疯了,再度暴走,导致积分在一百,乃至几百时清零。没有关系,还是一句话,改变的初期对自己好一点,不要气馁,跌倒了站起来,重新来过,慢慢地你会发现,你所累积的分数,就算清零,也一次比一次高。

随后,当分数累积到一定程度后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你的心理会由这个分数获得一种全新的力量,它属于自信,细细体会它。

当你下次遇到违反操作前的挣扎时,这个力量会告诉你,你前面做的很好,1000单或者更多地完美交易做的棒级了!你可以做的更好,犯不着为了这一单,毁掉好不容易,几经折腾才累积起来的分数。这就是正面的能量,是自我实现的组成部分,在这样的力量下,你会更轻松地做出决定,遵守规则,而这也使得你的分数更轻松地一路飙升,飙升的分数反过来带给你极大的信心,这是自我约束力强大的直观证据,在这种支撑下,你更容易约束自己,自我实现达成。

再进一步强化这个技巧,你可以给自己设定实际的奖励,来纪念分数达到的里程碑。你可以设定在100单,500单,2000单,5000单……分别给自己奖励。比如,在淘宝上有售那种金属的筹码,玩德州扑克时压住手牌用的,有的上面刻着积极的字句,你的奖励就是在不同的里程碑,奖励自己一个金属筹码,当自己手中握着筹码时,金属冰冷的触感,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就,自己有多么出色。

你的专注得到的回馈是匹配的,只要你付出了,只要你努力了,你就一定会得到奖励。这个专注跟不可控的收益回报是不一样的,你试过就知道了,这一转变相当关键。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技巧,只是阐述一个观念,朋友们可以自己开发适合自己的方法,只要记住,你所要专注的焦点,不再是利润,而是保持正确的心态,正确的操作。

第三章 观念的改变


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,来自于我们的观念、认知及思想,这些心理因素具有很大的个性化特征,千人千面,不尽相同。

在自我破坏中挣扎的朋友们,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缺点,我们拼尽力气试图去消灭这些缺点,然而却没什么效果。

心理学上讲,我们需要接受缺点,才能改正缺点,那怎样才能叫做接受缺点呢?

这里就是观念的问题了,我们惯用常规的看法去看待缺点,这样是没有办法真的接受的。甚至根本不知道怎样才叫做接受,接受就是认同吗?置之不理吗?不是。这时,我们需要新的观念,本质上的转变,去看待缺点,如果你够理性,那么请你更加理性,提升自己的水平,从新的角度,更高的觉悟去看待缺点。

朋友们都会相当长一段时间纠结于一个缺点,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依然在纠结,那就是自己害怕亏损,厌恶亏损,不愿意看到亏损。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缺点,亏损是必然会有的,去害怕这无可避免的事物,却是大部分人的弱点,我们的情绪很容易被这个弱点牵动。在这方面,很多朋友可能多次尝试去克服,好的状态下,甚至可以做到不在乎每一单的输赢,因为这些朋友有自己的系统,知道系统最终会帮自己获利,但是心中还是会放不下系统最终止损时出现的亏损,这骗不了自己,不愿看到就是不愿看到。

如果对这个缺点做更深入的心理剖析,剖析得越深你就发现这个缺点已经让你病入膏肓。每一价位,只要我们是盯着看的,就自然会在意每一个价格的波动。大家明白吗?我再说仔细点,比如以10元的价格买入1000股,1分钟之后价格升至10.01,你就会感到高兴,那是极其一瞬间的感受。

但是认真分析后,你还是会准确捕捉到,如果价格在10.02,你又会高兴一瞬间,如果再变成10.01,你就会紧张起来。从理性上讲,这样的情绪变化是很可笑的,这才几十秒的事情,就是从概率学上讲,也不见得能分析出涨跌,又不是一天只交易几十分钟。

所以凭什么因为短暂的小波动,就高兴和紧张呢?但是这样的情绪,每个人都没有认真地去处理,甚至都觉得这是正常的,因为这就是人本能的反应,而这样的反应却正是限制你做出真正突破的关键点。成功的职业操盘手可谓万里挑一,任何对他们描述的文章都少不了处变不惊这一特质的描写,对于行情波动,他们不只是表情可以很轻松,而是内心能真正做到不起涟漪。

再看下一分钟,价格变为9.95,或者可悲的9.90,这可笑、可悲的情感也是一瞬而过的。接下来,你的紧张程度会急速升级,甚至屏住呼吸去盯着看盘面价格下一分钟的波动,更甚者会忍不住关掉电脑去不敢看,但又忍不住开启电脑继续观看。大家不要说自己没有这样的感受,当你重仓,或者你所持资本的最后一单,你一定体会过。

万丈高楼平地起,想要真的不在意大亏,就要不在意小亏,想要不在意小亏,就要不在意每手输赢,而想要不在意每手输赢,你就不要在意价格每一秒的波动!这是真正有难度的修炼。

 

要改变,首先转变观念,亏损真的有那么可怕吗?


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,你从事交易为了什么?你的答案是,想赢啊,那好,如果从现在开始,你所下每一笔单子的结果都是确定的,都只会赢不会输,一手都不会输,会是怎样的局面?哇塞,那还等什么,死命捞钱呗。我再问自己,然后呢。然后?继续捞,一直捞!我再问,当你捞了一百万,一亿,甚至全世界所有的财富以后呢?你还会再交易吗?你会说,当然不交易了,我回去享受我的财富。

上帝是公平的,既然交易让你每手结果都是确定的,那好,你所做的每一件事,每一个结果都是确定的,你会如何去享受?你会说……你会说什么,我不知道,我知道自己的答案:

首先,交易是人心决定的结果,如果你有本事确定别人的心,别人亦然能确定你的心,这是一个悖论,根本不存在的事情,除非你认为别人能确定你心理在想什么,下一步会干什么,而显然,就算你这种“认为”也在别人的计划当中。

其次,对于确定的事情,其不断地重复,人是无法产生什么兴趣的,也失去了交易本身存在的价值,因为交易行业原始的初衷,如期货、外汇本来就是针对不确定性的风险而设计的。而生活经验无数次地告诉你,快乐是源自超预期,反过来,我们的痛苦也源自超预期!而人类快乐的源泉除了愉悦本身,亦来自痛苦的去除,后者带给我们的快乐甚至远远超过前者。

关于这一点,从感冒中恢复过来的轻松,瘾君子们的迷醉……可以给你最好的诠释。所以,从事交易,无论是盈利或是控制亏损都是我们获得快乐的源泉。但是如果,没了亏损,自然就没有亏损的控制,我们就失去了一个获得快乐的途径,比盈利更为重要的途径。

所以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对不确定的偏爱,因为不确定性带来亏损,而对亏损的控制带来快乐,而我们喜欢快乐,这是源自冒险中的刺激和获得,让生活充满幸福。再从另一个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待亏损,当亏损出现时,我们需要感觉兴奋,因为它让我们有机会施展对自我的控制力,这是一个高手应有的高度和品质,我们又怎能失了这高手的风度呢。

人类无数次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人生不如意之事,十之有八九,这不就是一部亏损实录么,无论你接受不接受,这都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,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,如果亏损是正常的,那不接受,就不正常了,而我们又岂能做一个疯子?

以上转换,都把害怕亏损这样的缺点转换成充满正能量的机会。

如果你想改变,就从这里做起,很多缺点都可以找到这样类似的转化,前提是你愿意进入自己的内心,做出根本的改变。但是改变的初期是艰难的,就像婴儿学步。你虽然懂得转化的道理,但是固有观念在你脑海中根深蒂固,在关键时刻,它们会顽固地出来干扰,你要挺住,每一个波动,你都要转化一遍,在你度过最初的煎熬期后,你会发现,自己真的变了,会有一种超越众生的超脱感觉,你能体会到泰山崩而心不惊的气度。你只要一出场,每个人都能从你的表现看出你是高人,因为没有经过修炼的他们只有羡慕你这种状态的份。

消极情绪。这个缺点是所有交易者的头号大敌!苦苦修行的人都致力于让自己不会产生消极情绪,但是却没什么效果。如何转变观念呢?消极情绪是无可避免的,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受不受影响。

你的思想认同它,你才会受它影响,而且一个情绪产生了,它是不会被无端消灭掉的,在沮丧的时候,告诉自己应该开心起来,或强装开心,并不能让自己走出沮丧。因为沮丧是心理现实,用逻辑现实去否定心理现实,会失去自我和当下的含义,潜意识是不接受的。所以你不可能改变它。

但是,你可以用另一种情感去代替它,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亏损后走在公园的林荫道上会突然感觉好起来,因为另一个新的情感体验产生了,情绪被新的体验牵动,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能量转换。当你沮丧时,情绪消极时,如果你思想上认同它,你会持续陷在里面无法自拔,你如果决定不受它影响,你就不要认同它,不要理会它,去寻找新的,能让你有较深情感体验的事去做。比如看你喜欢的电影,或者听你喜欢的音乐。

听音乐是最常用,也最方便的转换情绪的方法,首先控制你的呼吸,当情绪紊乱时,你的呼吸会不自觉地紊乱,所以先控制呼吸,感受自己的深呼吸,呼气,吸气,让自己静下来,然后听自己觉得舒适的音乐,沉浸到音乐中去,感受旋律的美妙,感恩生命的精彩,直到你彻底放松。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,你会发现,消极情绪并不是那么可怕,你完全有能力去转化它。

再从自我实现的角度看消极情绪,当消极情绪产生时,你要感谢它,因为这是人本能的保护机制在给你发信号,有什么事不对劲了!这样天然的预警系统难道不值得珍惜吗?重视它,既然你感到紧张了,有事不对劲了,那么停下你手头的行动,不是最合理的举动吗?只要你足够重视这个报警信号,你就能停下来,事后理智的你会分析出你停手的正确性,这样更有助于你下一次停手,而一次一次越来越轻松的响应消极情绪的报警,会让你更加期待它的出现,它体现了你的卓越,你与普通交易者的本质不同,这是良性循环,自我实现。

两个缺点,每个缺点不同角度去转换观念,聪明的朋友应该知道如何对症下药了吧。

第四章  实际的行动


第一步 深刻的情感体验让你感受到改变的必要性

第二步 专注的焦点让你找到改变的正确方向

第三步 观念的转变让你掌握了改变的心理技巧

最后一步,找到自己的优势,做出实际的行动

发现自己的优势,会让你明白你有改变的能力。这点至关重要。它提供给你极其强大的正能量,能助你顺利完成蜕变过程。你的优势是什么?每个人都不一样,这个答案只能问你自己,这点务必要求你以合理的,公正的心、去问自己的内在,找寻这样的答案。找到后,还是老规矩,写下来,天天看,把它融入你在第二步的专注中,也就是融入你的目标。

让你的目标体现出你的优势,你昨天完美的操作发挥了你的哪些优势?昨天既然发挥了,很好,今天也可以发挥,明天同样可以继续发挥。这样你的价值反复得到证明,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价值所在,自己迈向成功的脚印第一次如此的清晰。

 

优势因人而异,没办法多说什么,在这里我可以在做出实际行动方面给一些小建议。


第一个技巧,写日记。真的真的管用,你可以看到自己心路历程是怎样一路艰辛走来,迈向成功的,写下每天交易的体会,今天你做到了哪些?发挥了哪些你的优势?什么值得鼓励?明天你能做的更好的是什么?如果今天有做的不够好的,没有关系,记下来,鼓励自己,明天做好!日记让你天天面对自己的灵魂,不再逃避,而每天你对过往日记的回顾也会让你如受洗礼一般感到圣洁,这强大的精神力能让你自我预言,自我实现。我在这里强烈推荐。

第二个技巧,实时监控。如果日记是对每一天的盘点,那么在战斗过程中,有什么好工具能实时盘点自己呢?你可以在纸上分两栏给自己实时的沮丧度和自信度打分。你可以每一手都打,当然这样有些繁琐,我的做法是在重仓位打分,如果沮丧度过低,或者自信度过高,这一单是不允许下的,如果下,完美操作的累积积分就会清零,是很不划算的。

这样的做法能让你及时捕捉到自己情绪的变化,从而决定是否需要离场调整。我有一个私家技巧来告诉自己什么时候需要打分,不一定对大家有效,就是在交易的时候听节奏快的舞曲,当开始沮丧时,本来顺耳的舞曲就会嫌吵,而自信膨胀时,舞曲就会让我兴奋得很,每当我不能平静地听舞曲,我就会习惯给自己打分,对我是很管用的。

第三个技巧,入场条件。常见的设定是,提前订好今天所用交易计划,再入场战斗,我在这里要加两点,第一,入场前必须回顾日记一篇以上;第二,入场必须观察30分钟才可下单,哪怕这30分钟里出现超级行情!这是我实际经历过的,我也曾挣扎过,有没有必要去浪费这样的良机,但后来,良性的效果越来越明显,让我不再挣扎,坚决观察30分钟,30分钟内行情越好,我越高兴!

因为它能让你在后面的战斗中更加冷静,你想,前面这么好的行情都忍了,此刻不好的行情,我还不能忍吗?真有搏的价值和必要吗?而度过这30分的过程也是很难修炼的,提醒一下,你可以理解为你此刻并不在场,比如你晚起了半小时,或者堵车了半小时,你不是很多次进入市场看到自己错过了刚刚走出的傻瓜行情吗?这样会有助于你修炼观察30分钟的。3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一个长度,过短还没走出什么端倪,过长还是会消耗你的精力的。

后 记

交易所遵循的道理真心非常简单,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,才发现越是简单的东西,文字或语言对其的解说就越发显得无力,真可谓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”。不过真的希望这能帮助到那些陷入亏损循环中的朋友,你们都潜力无限。亲爱的朋友们,大家浏览完本教程,如果还是单纯地执着于难论体系下的图谱分析技术,那无异于买椟还珠,聪明如你,一定要明白什么才是《难论》的真正精华。

本教程按照理念–理论–心理的秩序安排,就是希望大家一开始就能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,少走弯路,而不是费尽心力,到头来却发现基本的理念都是错的。如果一个人经脉逆行,也能修成正果,我猜他本来大概不是疯子也是痴者,以至于你我这样的正常人是无法模仿的。自始至终,我都相信大道至简,殊途同归,你完全无需纠结于本理论所强调的技术操作体系,只要你明白了本理论的思想,就算摘花飞叶也能尽显功夫,顺手拈来亦可巧夺天工。

难者


 

来源:难者博客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