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写《道德经》之三十一
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原文如下:道常无名,朴,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候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!
关于本章真正分歧来自于“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”!可以说这段话,经常是被曲解的很厉害的,甚至将现代语言习惯不自觉地就加到上面去了!其实我们单独看,“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”!出现在这里,是很别扭的!但是如果我们这么看,就很顺了,而且也不会生出那些七里八绕的主观意思出来:道常无名,朴,虽小,天下莫能臣,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!这样是不是就很流畅了呢!而且也非常地吻合行文主旨!
无,名万物之始也,有,名万物之母也!这里的“始”应该解释为“才”之意,正因为道常无名,才规定“有”以名!既“始制有以名!”而有,名万物之母也!此时名也就是有,那就应该顺之停下来了,为何?朴,虽小,天下莫能臣之!夫亦将知止,也就是不要进一步去臣之,令之,否则有“殆”!最后,文章末尾用一个比喻: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!作为总结!天下归于道并顺于道,如川谷归(臣服)江海,从此再无川谷,唯有江海!
这样就解释了:为何—道常无名,朴,虽小,天下莫能臣!
来源:难者博客,欢迎分享及交流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