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写《道德经》之三十八
道德经原文第三十九章: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;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。其致也,谓天无以清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废;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;候王无以正,将恐蹶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候王自称孤、寡、不谷。此非以贱为本邪?非乎?故至誉无誉。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注释看了很多版本,感觉被曲解的有点离谱了。大部分的解释有些一根筋或者套路化了,更甚至有些条件反射化了。见到“一”,就马上本能性地往“道”的意思上去靠。而完全没有去管前后文的意思!本文的核心意思–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显然前文这一连串的“得一”,需要体现这个主旨意思,而翻译成”道“,就完全体现不出这层意思。这里的核心,就是对”以“的理解。将”以“理解为”因“或”缘由“,这样意思就马上明朗了。
天得一,是因为或为了清(纯);地得一,是因为或为了宁(静);神得一,是因为或为灵(善也),谷得一,是因为或为了盈;万物得一(聚在一起)是因为或为了生;候王得一(领袖)是为了天下正(义或气),这样反过来就解释的通了,天不清自裂,因为纯,分而不裂,就如空气般,地不宁,将会把房子给弄倒塌(废的本义),自然;神不为善,众生何以敬,自然就不神了(灭神);两山道不夹起来,如何形成水道,自然会枯竭;万物不合在一起,就难以生存,自有灭绝的风险,不为天下正的候王,就无法成为天下的首领或得到天下的统一拥戴。
通过上面的注释,自然就很好地契合了”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“的思想,前后文才能相通,后面的意思就是一目了然了,就不再累述了。这也再次验证了一个思想,也是大部分人习惯犯的错误,主观地赋予文字含义。很多文章,文字本身并没有表达出那么高深的弦外之音,实际上动不动,就写弦外之音的人,基本上是个二货,这样谁能保证人们能看懂哈,大部分时候,人们写东西的时候,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文字本身要表达的意思。而要猜来猜去,各种联系,各种主观发挥,才能解释得清楚的意思,除了显示注释者”自以为是“的聪明,真心看不出有什么价值。
你的心简单了,文字的意思也就简单了,反过来,你就能看明白了,不经意间就彰显了你的智慧,这不正是本文主旨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么。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