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缠论: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真理虽然依旧有效,关于真理的表述,则会逐渐变得不合时宜,从而有必要对真理进行新的叙述表现。比如今日的古文,其表述的道理,难道已经变成谬论了吗?可是古人一言即明的道理,所列之通俗案例,今人则完全可能晦涩难懂,无法想象。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在不断加深,知识经验在不断增长,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遗忘及变迁。

这两天有一个学生问到如何理解: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。这是缠论提及到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,或者是世界观。通常缠论的相关问题,能不回答,就不回答为好,这上面聪明人太多,多说无益。只是今日这个问题,跟博客中一直阐述的正写《道德经》系列有些相关,不妨联系起来说说。

在道德经的阐述中,我们始终秉承这样一个观点:按照文字字面最直接的意思去理解,不要附加主观含义。这种字面意思,不单单是文字本身,更是要注重文字在一起的基本或显现的逻辑性,而不是左右联想。

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,实际脱离缠论的描述体系,你并不容易能直接对号入座。这样的概念,在缠论或缠中说禅的语言中经常出现,且缠在表达上,时常古今混用。相信,有很多朋友在看这句话的时候,是从现代语言的习惯去理解的,并不可避免地附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。

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,“其”字作何解?位、本,是谁之位、本?无所位、无所本,是谁无所?生其位、生其本,是谁在生?你问清楚了这几个问题,这句话也大体有个认识了,至少不至于人云亦云。“所”一字,在本句中,当理解为“地方”,并可完整为:无所其位,无所其本,翻译一下,就是其位无所,其本无所。

古文中前后主语一致的情况下,经常省略其一,这种表述形式,大家在道德经中可以经常看到。上面我们提到,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世界观或认识世界的方式,而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客观描述,故而“无、生”这一动作是人在主导,而不是“其”之所属。

为了阐述“本、其、位”三者之间的关系,我们先来理一理我们看待问题的基本模式。通常人们习惯以因果讨论问题,比如因为A,所有B,因为B,所以C,因为C,所以E……

在这一逻辑链条中有一个隐含的问题:因为“何”以至于A,因为E将至于“何”?也就是在一段我们认识的因果关系,因我们的认识而有了起点和终点。即无所位、无所本之无,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或观察而产生的无,并不是客观世界之无。

比如万有引力,是假定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引力为前提,相对论是假定光速不变为前提。这些假定就如数学中的公理一般,是无法被我们进一步证明的,而一个理论的发展有时候为何会停滞不前,那是因为我们不知因为E,将至何,可是这个世界时刻都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啊,因果并没有停止。这是人的认知决定的因果关系,并非现实世界就是如此。

实际上,这就如量子物理描述的一般:这个世界因人的观察而存在,我们顶多也只是截取了因果链条中的某一段或一面。在一个发展中的永不停息的因果中,A、B、C、E……都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断阶段而已,也就是说本、其、位三者是一回事,看我们如何去观察,这个观察的视角或逻辑决定着“生”的演变。

生其位,说的并不是“其”本身之位,而是“其”之后的演变形态或阶段;生其本,说的并不是“其”本身之本,而是“其”之前的演变形态或阶段。本、其、位,都不过是演变形态或阶段之间关系的逻辑阐述。

在认知世界的具体过程中,当我们无法追溯一个事物之本的时候,这个事物本身就是本,从而可以此为因果链条那个最初的因,生化其位(果);而当我们无法推及一个事物之果的时候,这个事物本身就是位,从而可以此为因果链条的那个最后的果,生化其本(因)。

就如道德经所述: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式。再进一步点,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,就是一个无中生有,有还于无的认知过程–有无相生。

这样说来,是不是很道德经,是不是很简单。可是这样简单的道理,不就是我们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么?自然科学中的哪一条理论不是如此得来的,哪一条推理不是如此演化的?

为何缠在阐述“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”时,说人被无所本地抛在当下,圣人之道是现实之道,人在其中。就是说:人从何处来,从来处来,来处从何处来,无来;人将往何处去,去处去,去处将往何处去,无去。

即人本身也因我们的观察而存在,这构成了人的无所位次,有无相生,方有眼前存在和发展着的人类社会。理解了人的这层属性,就当明白,所谓的道不弘人,唯人弘道。

而正因为圣人之道是现实之道,这决定了有无相生或无所位而生其本,无所本而生其位的节奏。即人不能脱离现实而虚幻地去有无相生,现代语境一点,就是不能理论领着现实走,而只能理论贴着现实行。

这么说来,跟道德经的惟道是从之德,跟佛经义理破四相之分别心(禅),跟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之实事求是,本质上还是一回事,只是阐述的角度、广度或有些差别而已:道、佛(禅)、哲,殊途同归。

回到文首:随着时间的推移,真理虽然依旧有效,关于真理的表述,则会逐渐变得不合时宜,从而有必要对真理进行新的叙述表现。现在看来,不仅仅随着时间的推移,随着文化或空间的推移,也有必要对真理进行新的叙述表现,因为人不仅仅存在于时间中,也存在空间下,是具体的,现实的。

也就是说,在纵向横向意义上,真理的表述都有发展的现实需求。
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