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写《道德经》之五十三
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四章原文如下: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。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关于本章的注释上,在流行的版本上,我们将见到一系列的主观诠释。以建者为例,注释为:建设(建筑)、建树、建规之类的很多很多。这些意思,真心都不过是现代语境下的主观完成。实际上,注释成这样,前后文,基本上在语意及逻辑上是脱节的。你根本就不明白,为何善建者之不拔,善抱者之不脱,难道就自说自唱即可,而无需更强一点的逻辑来阐述这个?道德经,在逻辑上通篇都是很严谨的,也往往是通俗的。主观完成的动作越多,就越会远离其真正的含义。
本章的关键在于理解“善建之建”、“善抱之抱”。在道德经前述章节中,我们看到建德若偷,广德若不足,见素抱朴,质真若渝的阐述,而文章也是围绕者修身建德来阐述的。故而,善建者之建,是指建德,善抱之抱,是指抱朴。修之于身、于家、于乡、于邦、于天下,都不过是抱朴建德的方式。
那我们如何才能,看出修之于身、于家、于乡、于邦、于天下,其德、其朴能不拔不脱呢?修之于身,其德才会确实存在,存之于身,无以拔。修之于家、于乡、于邦、于天下,德之余,之长,之丰,之普,无需拔。即前者之德与身同在,他人拔不去,后者他人有德以至于无需拔,故而不拔。
那如何实现这种修之于身、于家、于乡、于邦、于天下的依次广播呢?其机制,就在于子孙以祭祀不辍。祭祀,即一种信仰,什么东西,一旦到达了信仰的程度,何以拔、何以脱?质真若渝,实为不可渝,建德若偷,实为不可偷。正因为信仰,故而不拔,不脱,不仅仅是对自己之不拔、不脱,也是对信仰对象之不拔、不脱。也正因为信仰,才会有身、家、乡、邦、天下的依次广播。在这种意义上,跟宗教信仰之类的有相似之处。
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理解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,是一种怎样的观察方式。家之德,如果能不拔不脱,说明其德有余,善建德抱朴,子孙以祭祀不辍,其它依次类推。故而才有“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”的说法。一切的起点,在于修身以德,这一最基本的建德抱朴方式,其后都是自然的,子孙以祭祀不辍的方式自然育德之余、长、丰、普,成德之不拔,朴之不脱。
故而本章需要被正写的是善建者之建,善抱者之抱为何物,以及不拔、不脱的实质机制。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