均线支撑压力的背后逻辑是什么?
关于均线的支撑压力,此前有这样类比过,就是如果你叫一个小孩在一张行情图谱上随便画几条线,然后,你也会发现这些线具有支撑及压力的视觉表现,但是如果我不告诉你这个是小孩随便画的线,而反之告诉你这个叫做Mk指标,你是否也会纠结这背后的逻辑原因呢?
均线的支撑压力效应,往往就有这方面的影响因素。此时,你用什么理由去解释它,都是可以的,但可以肯定的是,无论你这个理由是什么,会发现其总是时灵时不灵。你想想,一个小孩随便画的线,你想怎么去解释它呢?当然,实际的情况并不会如此极端,然却说明了很多的问题。对于支撑压力的表现,其中一个很实际的问题,就是价格对其挑战在何种程度上算是有限。
比如一面墙的支撑或阻力位置通常是十分确定的,而实际的图谱操作中,一条均线的支撑压力,会有如墙面一般精确呈现吗,靠近、穿越,在实际的图谱中普遍存在,很少有如墙面一般接触式的精确支撑或阻力位置效应。在这个层面上,我们至少要将均线理解为一张有弹性介质或厚度空间,否则所谓的阻力支撑效应,也只能归结为巧合罢了。而一旦你将这种支撑压力放宽到区域这个层面,所谓的支撑压力效应,就会很大程度上被削弱,也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其可操作性。这也是为何,上面说的小孩随便画的线,也可能会有支撑压力表现了。
实际情况下,价格受制于客观现实及机制基础,总是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,均线作为众多波动价格的抽样统计,在概率上就保证了总会有一定的价格会落在其上或其附近,这些价格对均线的靠近、接触、穿越之后的反弹,往往只是视觉上的感知罢了,并不是真的存在什么背后均线因果逻辑,这是概率统计的基本逻辑–随机效应。实际上,在一张图谱上,你去画线,闭着眼睛画线,曲曲折折,这些线总是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或多或少的支撑压力效应。
当然,在这里并不是否认有所谓的人为刻意为之,然所有的价格不都是人交易出来的么?在这个意义上,又有什么不是人刻意为之的呢?而人为何要如此为之,那原因你数得过来?千万不要去用一个简单的假定,认为人会如何如何,如果把你想得如此简单,你自己都不会同意。你可知道,我刚刚不小心按错了键,下了一单,而我根本就没打算下单。故而,你将所有的这些点位,都归结到统计概率的意义上,就将其统一了,而无需去区分那些不同的支撑压力效应是何种人为刻意。
这就是想说的均线支撑压力逻辑–上帝其实真的会玩抛筛子的游戏,你又何必那么较真呢,一起玩就好了。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