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搭建缠论的比价系统?
有人问:如何有效搭建缠论的比价系统, 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60%以上的收益率。缠中说禅阐述的三个独立程序运作逻辑,其真正作用不是提高操作盈亏胜率(按照缠中说禅的表述,纯技术操作胜率已经98%以上了),而是提高介入后对应波动幅度的胜率。且这种操作整体是针对股票而言的,实际上如果你也能有98%以上的技术操作胜率,那比价系统的重要性就不是那么重要了。
思路一:1.设定一个比价逻辑。2.根据比价逻辑定义一组或多组观察指标。3.观察涨得好的与涨得不好的股票之间,是否在观察指标上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区别。这是人们发现和验证规律的基本逻辑。显然在这里,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比价思路,大家可以随意定义。
思路二:1.抛弃比价逻辑,根据市面上你能选出的比价指标,可能有很多,列成表格,给全市场的股票评分。2.对全市场的股票,自己定义或纯感觉出什么是好股票,什么是坏股票,当然也可以是评分法。3.统计分析数据1与数据2之间的关系,如果能找出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比价指标与股票好坏之间的关系,那比价体关系建立。显然,这种思路里一开始没有比价逻辑设定,最后也不需要比价逻辑解释,以统计分析为操作依据。
思路三:从上面的逻辑,我们可以看出,其实并不需要所谓的独立程序,我们也无需去证明程序之间是否独立,只要我们能统计分析出关于波动幅度的高成功率关系,就算程序关联或是单一程序,也无所谓。比如三个人抛硬币是独立的,难道他们三个人抛出同面时的股票,会更厉害?显然,这个抛硬币的程序可以用于很多且毫无关联的事物,即程序表现由市场或运气决定。故而程序与操作对象本身关联是前提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缠论案例中提供的所谓三个独立程序,又何来独立之说?价格是企业的股价,基本面是企业的基本面,比价是企业股价之间的比价,都系于企业,即独立是相对的。明白了这一点,就当明白思路三的逻辑。
最后,收益率的设定,这是跟人和市场结合在一起的,故不存在所谓的前后比较之说,即不存在理论上的收益率。简单来说,每个人的技术程序千差万别,每个人的水平千差万别,每个人所偏向的市场或对象千差万别………不具体讨论,没有多少意义。整体上,本问题为何难以有具体的答案,只有思路或方法论?就是因为这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,而是一个以时间、空间、对象及条件为转移的问题,只是收益率上,这种转移特征更为明显罢了。
显然,上述思路,并不局限于缠论及其比价系统,大家完全可以拓展到其它操作逻辑或程序的构建中去。就比价系统本身而言,缠中说禅如果他纯技术操作的胜率有98%以上,相信在胜率这方面是难以提供什么经验给大家的。即他不存在通过三个独立操作程序去提高其操作胜率的体验。而大部分人是操作本身盈亏的胜率需要大幅提高,这是第一位的,而不是波动幅度的胜率。
模仿者与被模仿者,实在不在一个频道上。当然,缠中说禅阐述的那个逻辑没什么问题,只是大家切忌在理论上去讨论这个逻辑,没有坚深的操作经验,很难搭建出这些有效的独立程序,即实现1+1大于2的效果。而一旦有了坚深的操作经验,又对独立程序体系的要求不是那么重要了,其中必有主次之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