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如何理解避险情绪下的黄金持续暴跌?

大家去看看,不仅仅是黄金,瑞郎、日元等主要避险货币,也在欧美股市的雪崩中,持续大跌。对避险概念理解有些机械的朋友,就容易有这样的疑惑:不是说避险吗,怎么还跌成这样了呢?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逻辑,当风险以众所周知的方式,在众所周知的时间出现时,在当下,谁还能避得了这个险?买点黄金、日元、瑞郎等,就算完成避险了,如此市场还有什么风险可言呢?

避险操作一定是在风险还没有发展到众所周知的程度时,才有可能实现其避险效果。此前,也在博文《黄金暴跌,是避险功能失效了吗?》中提到过,避险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情绪性,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表达。且随着避险对象的下跌,风险也会得到极大地释放,在一升一降间,黄金等避险资产就会在情绪性地大涨中,反过来变成了风险本身。

而就实际的走势而言,黄金等避险资产与某个股市指数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地涨跌互动关系。就黄金而言,它是一揽子风险的避险资产,即它也同时是避险资产的避险资产。比如黄金也是美元、瑞郎、日元等的避险资产。简单来说,避险资产通常都具有这样的双重属性。在当下,就市场表现而言,瑞郎所在的瑞士,日元所在的日本,无论是疫情或是股市本身的表现,就统计数字的表现而言,都是要弱于美元之于美国。这种强弱对比性,当下在欧美之间其实普遍的,甚至是全方位的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当美元及美股指数的风险释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美元就会再度体现其避险属性。如果你说全世界什么资产的避险需求最足,那无疑是美元资产。而什么样的避险资产容纳空间最足,那也是美元资产。美元黄金的货币体系为何会崩盘,那是因为黄金根本就不够。也就是说,就避险资产的属性而言,在常态情况下,美元资产的稳定性最强。唯有当美元资产本身出现大的风险时,黄金、日元、瑞郎等的避险属性才会被极大的突显出来,特别是黄金。

可是对于规模庞大的美元资产而言,黄金、瑞郎、日元等的避险体量实在有限,于是它们价格的波动往往非常极端,从而很容易破坏避险资产本身对市场波动敏感性低的属性,相反很容易把自己最后变成了避险对象本身。也就是说,在价格急剧变化的过程中,所谓的避险并不是源于避险资产的稳定性,而是反向波动幅度差间里的对冲效应。那种在当下避险情绪里的黄金涨跌逻辑,其实是源于对冲,而不是避险资产的稳定性。

而在价差波动中寻求对冲,这就跟大家平时的操作差别不大了,哪有那么容易呢?你能判断出避险对象当下的涨跌,判断避险资产的涨跌又有何难呢?于此,就不存在所谓的避险了,你早就根据当下的判断涨跌了。总之一句话,避险操作也是操作的一种,这个市场无论什么样的操作,赚钱的永远是少数,亏钱的总是多数,从来不会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简单因果供所有人获利,这是游戏规则所不允许的。
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