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论者说(@青竹):为什么师父常不让问,也不直接答?
早上孩子问:妈妈,今天可不可以穿短袖?
我没怎么想就说:不行…
话还没讲完,孩子马上就说:我昨天热得冒火啦。
这时候,爸爸走过来说:我觉得可以,今天28度了。
同一件事情,问有问的期待,答有答的顾虑。显然,相互之间并不一定同频,且常常不同频。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,既习惯了直接要答案,也会无意识地直接给答案。
孩子只记得昨天下午热得难受,却忘了今早出门太冷,又回家加了件衣服。爸爸只看到今天有28度,却忘了自己皮糙肉厚,是早就单衣单裤。我虽然想到28度只是最高温,而北京早晚温差大,从棉服一下子换到短袖,这样容易着凉。只是这层意思及过程,却因脱口而出的否定,而在孩子那里没了表达的机会。
来到难论训练营后,这个习惯被彻底打破了。师父常常不让问,也不直接答。往往是徒弟们提个问题A,师父则讲个故事C。大部分情况下,徒弟们不仅A没解决,还又绕到C里去了,总觉得很苦恼。为什么会这样?夏虫不可语冰。
徒弟们的情况各不相同,师父跟我们每个人的互动话题也时常不一样。有师兄精通中医,有师兄醉心武学,也有师兄游弋商海……更有我这种围着孩子和家庭上下打转的专职主妇。带孩子、做家务……是我千锤百炼的日常。如果师父跟我聊岐黄之术、武学之道、经商心得……即使我再专注用心,也很难产生共鸣,更不要说深刻领悟。很多事情,见得太少,亦做不多,就很难触类旁通。
于大多数人来说,高手境是一个“吃不到猪肉,也见不到猪跑”的领域,它永远只为少数人开放。而深居其中的高手,又有多少还会真来传道授业解惑呢?高手,常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。什么是高手?曾经的我们。什么是我们?还不是高手。故而高手明白我们的世界,我们却在高手的世界之外。如果高手用你的身边日常,都不能唤醒你的觉知,也断然不存在你直向高手境,就会发生顿悟的奇迹。
关于交易操作的底层逻辑,我们在难论第一课就学完了。其后漫长的练习和实践,是一个“打碎旧有思维,再按难论重塑自我”的过程。如果不信难论,不认师父,不想明白,内心就不会有足够的意愿,也就谈不上改变什么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这一点,只是我确实想让自己改变点什么。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!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