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写《道德经》之六十五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六章原文如下: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;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。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要说到通俗性,道德经本章已经很白话文了,字面语句上的意思大部分朋友,大概都能明白,至少不会懵住。本章最难的地方,在于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上的思维突破。这是我们理解本章思想的关键。为何这么说呢?
人们很容易在模仿的过程中,不顾实际地,以为人和人是一样的,且这一过程,具有天经地义般的无意识性。江海之所有能为百谷王者,其善于下之,当然是重要的禀赋,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,江海本身之大。否则,就算善下之,又能如何?根本就成不了百谷之王。同样的道理,圣人之所以能被天下乐推而不厌,其言以下、身后之,固然重要,但大前提是其本是圣人,否则必争于天下。
强而不争,才能真正地天下莫能与之争。这个逻辑,我们可以极端地拓展一下,就能明白了。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不争,难道就能无先无后,或人人都在先、在上?这实则又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争。唯有本身强大,更有天下相推,才无人能与其争。世间的基本逻辑是:你本来就弱,自当下之,本来就慢,自当后之。常人,如果去学圣人之不争,那通常只会适得其反。
故而本章需要被正写的是:
强而不用其强,方能天下归焉。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,就如核武器或强大的人民军队,有而不用跟没有,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而落后就要挨打,这样的常识,还谈什么下之、后之,天下莫能与之争呢?那不是笨死的,也是蠢死的了。
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,本章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形容词“善”,大部分的注释者,把这个字略去了。显然,强而不用其强,得建立在善于不用其强这个基础上,否则,也容易适得其反。比如,女强主义者,不服老的老人……强大的你,对他们下之、后之,往往只会好心办坏事,弄巧成拙。什么是“善”?即这依然是强。这就是本章,我们需要注意思维突破的地方。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