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知止不殆的事实逻辑

有人向难者请教庄子名篇: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。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。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,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提问者认同网上通行翻译的前半部分,却不认同后半部分。重要的是认同与否都在己,而不是事实如何。

这不难理解,毕竟从纯文字表达而言,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”,是比较接近现代语言习惯的。而“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。”,就不太吻合现在的行文风格,故而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。而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,用现代语言习惯,或我们所谓的直觉翻译去理解古文,就很容易造成事实逻辑上的偏差,而浑然不知。此时,接受的,未必就是真,不接受的,也未必就不是真。
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,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。是说: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(生有涯),而世界是无限的(知无涯),以有限顺无限,则很是危险。怎么理解?以为自己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知,就很危险了,可谓自以为是。就如井蛙不可语海,夏虫不可语冰,曲士不可语道,井蛙限于井,夏虫限于时,曲士限于教,谓有涯。可他们都把自己关于世界的有限认知,当作了无限世界的样子。

于现实而言,这样的认知行为,往往是很危险的。人世界多少荒唐的事情不是源于此?多少看似无妄的灾祸不是发于此?可谓自遗其咎,自取其祸。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,是说: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,不可能无所不知,也不会无所不能知,如此才不会有妄为之忧(殆而已)。

这段话阐述的道理是什么?一切都是有边界或适用条件的,应作如是观。故而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善(无近名为度)和绝对不可为的恶(无近刑为度)。万物皆有度,万物皆有律,适可而止,可谓知止。道德经言: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根据(缘)这样的准则(经)观察和纠正(督)自己,就可以做到“保身、全生、养亲、尽年”(长久不殆)。

而网上通行的翻译,把生有涯,翻译为有限的生命,知无涯,解释为无穷的知识,把“殆”,解释为疲惫。即以有限求无限,故而疲惫。此意,就完全扰乱了前后文的逻辑,也与事实不吻合。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的人们,能够长久者,又什么时候少过呢?又什么时候觉得疲惫了?反之,人每天又什么时候不曾疲惫呢?疲惫与保身、全生、养亲、尽年,并没有必然的关系。而把“长久不殆”,翻译成“长久不疲惫”,就很玄幻了。唯有统一在“适可而止”的概念下,才能求得事实逻辑的贯通。

也就是说,有涯可以随无涯,懂得知止即可,止于需求,止于能力,止于现实,可谓实事求是。
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