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对的仓位,错的持仓,谁来证明?

仓位未被证明正确或错误,这样的文字本身就比较绕人,孤零零地看它们,往往无法理解。简单来说,这些话都有一个操作者、操作体系、操作对象、操作目的……离开这些应情应景的元素,就无法对号入座地去理解。就如“怎么证明苹果是可以吃的”,这一定有一个默认的前提,否则无所谓证明。苹果并不是一切苹果,吃的人也不是一切人,吃的也不一定是人……

“正确”和“错误”,又是怎样的概念?正确的对面一定是错误吗?错误的对面一定是正确吗?正因为有一切的时间、空间、条件及对象限制,使得我们无法这样非此即彼地去理解。所谓正确或错误,本质都只是一个标准而已,故而我们不如用A或B来代替。即未被证明吻合A就平仓,未被证明吻合B就持仓,这样就不容易产生AB对立的认知假象。

如此,吻合A不吻合B,吻合B不吻合A,吻合A且吻合B,不吻合A也不吻合B,就构成一个全分类。与此对应的是,吻合A不吻合B:持仓,吻合B不吻合A:平仓,吻合A且吻合B:不知如何处理,不吻合A也不吻合B:处理矛盾。如果将吻合A或B的仓位做反向处理,同样会产生冲突。

这两句话产生于不同的人、不同的背景,本来就不能对号入座地去理解,更不能被“正确”或“错误”本身的默认含义给误导。简单来说,他的默认跟你的默认,往往并不是一回事。只是人们常常会把自己默认的世界,当成这个世界默认的样子,越是无意识的东西,这种行为就来得越自然。

就如昨日难者在跟学生讲解道德经时,她的理解判断常常离不开这样三个默认逻辑:1.权威就是正确,比如易中天、南怀瑾;2.大多数人的共同理解就是正确,比如多个版本共同的解释;3.老手就是正确,比如一生修道者的老人言。这其实就是大多数人判断事物真伪的默认逻辑,而科学家从来都不会这样去证明事物的对错,故而才称得上科学。

科学家有科学家的本来如此,故而他们会本能地不去用这些默认逻辑,而普罗大众有普罗大众的本来如此,故而他们会本能地去用这些默认逻辑。科学家不是天生的科学家,大众不是天生的大众,我们只是各自接受了不一样的训练而已。


来源:难者博客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