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者

基金公司、基金经理和基民:螳螂扑蝉,黄雀在后

国内有10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,3000多位基金经理,他们管理着1万多只基金产品,过去两年亏掉了接近2万亿。正所谓铁打的基金公司,流水的基金经理,任人摆布的基民。在基金投资这件事上,不同利益方有不同立场。有个奇怪的现象,基金亏得一塌糊涂,一些基金清盘,但基金产品的数量却创了新高。

基金公司把规模做大,直接跟他们的收益挂钩。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管理费,要获得更多管理费收入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发行更多基金份额。基金公司旱涝保收,基金不论赚钱还是亏钱,管理费照收不误。基民被套,舍不得割肉,就得继续给基金公司贡献管理费。普通人买基金,往往过于看重收益,而忽视成本。把各种费用都考虑进去,基金的实际持有成本超过年化3%。很多基金公司更会把各种费用计入基金资产,变相让基民买单。

脱离基金规模谈历史收益率,也有很大迷惑性。整个A股只有5000多只股票,当一批百亿规模基金进场,就催生了抱团和押宝,人为制造泡沫。在市场最热时发行的新基金最后回报通常都不会太好,已经反复被验证了。基金产品的目标并不是提高投资者收益,而是做大基金规模,提升行业排名。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,比如在所有权益类产品里面,排到市场前25%就很棒了,对基金公司有交代了。至于前25%是不是真的赚到钱了,其实无所谓,因为我已经证明在这个市场上相对其他基金经理更强。

市场上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很少,不断地解雇业绩落后的投资经理,把他们选中的股票彻底清仓,然后再聘请新的基金经理,重新买进一些股份。频繁更换基金经理,或许只是为了给基民一个交代,只是这种超快速的卖出买进无助于改善客户的投资结果,唯一的影响是给券商贡献了更多交易佣金。只是基金公司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不用自己承担,它们能以分仓佣金的形式激励券商加大基金销售力度,二者都没有损失。

基金公司、基金经理、券商都有自己的利益,很多时候跟基民的利益不匹配。在行情好时,基金净值上涨掩盖了这些矛盾,而一旦行情遇冷,基金出现亏损,矛盾就显现出来了。
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