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写《道德经》之二十八
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原文如下: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,故无失。夫物或行或随;或觑或吹;或强或羸;或载或隳,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
关于这段话,很多的朋友有些纠结了,特别是夫物或行或随到结束的这一截,你感觉好像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一样。我们先去理解下,从道德经整体的行文逻辑来说,其基本上总是只保持一章说一个道理的节奏!那是否在本章还是保持如此的节奏呢,还是一如一些章节的划分方法,本章其实存在另外的划分方法呢!
这一章有一个很关键的点,就是“将欲取天下而为之”中的“之”到底指代什么?从语义逻辑上,是指天下神器!而前一章说,朴散则为器,所以器是一种自然的存在!自然无法为之,不可执之!而前章说: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!那我们翻过来看荣辱之事:天下有人跟随你,自有人离开你,有人吹捧你,自有人小看你,有你强之时,自有你弱的时候,有人赞誉你,自有人诋毁你!这体现的都是一种荣辱!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,所以圣人是不会去过分追求荣辱之事!
很显然,很多道德经本章的注释者,都将这个跟天下的治理扯上了关系,这种关系最多也只是体现在“朴散则为器,圣人用之,则为官长,故大制不割”!实际上,我们从开篇来说,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!其实是已经很唐突的话,也是于事实不吻合的,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而最后取得天下的案例多了去了。秦始皇统一六国,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去想的,不最后也统一了天下么!所以本章依然是上一章的延续!是对朴散则为器之器的进一步阐述!
最后,本章最后“或行或随;或觑或吹;或强或羸;或载或隳,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。”就从本意去理解就好了,不要附加什么天下治理这样的概念,你自然能归结到荣辱之事,从而完成对朴散则为器的主题上来了!
来源:难者博客,欢迎分享及交流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