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写《道德经》之四十六
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七章原文如下: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在当前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,不出户,知天下,不窥牖,见天道,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,天下新闻奇趣,日月星辰,风云变幻……一块巴掌大的电子屏就装载了所有。而在古代,这就有些违常识了,大部分人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,你能想象这是一个怎么的景象吗?圣人凭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?不凭点什么,这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了。
在《圣经旧约传道书》中如是记载:已有的事、后必再有;已行的事、后必再行,阳光之下并无新事。圣经说,世界万物是上帝在创世纪的时候都安排好的,所以,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。道德经以道为核心: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,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?以此。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道德经第十四章和二十一章,就已经阐述了类似的道理。圣人知周天之理,以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,以阅众甫之状。故而圣人才能不出户,知天下,不窥牖,见天道。正因为,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……故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,阳光下没有新鲜事。比如二十四节气、历法、朝代更替……
明白了,此中道理,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,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。特别是“不为而成”,从唯道是从的角度,自然是道之为物,而是不圣人之为,故而不为而成。《论语·为政》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随着我们年龄及阅历的增长,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,会逐渐从输入为主转变为输出为主。世界这么大,个人所见所闻所知,有如沧海一粟,没有这种认知方式的转变,知行就太累了。当然,前提是你得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的真谛。
而大部分关于道德经本章的注释,基本都停留在文字上,而没有将此中的道理阐述清楚,这便是需要正写的地方。
来源:难者博客,微信/QQ:251563188,转载请注明出处
☞☞☞『难论系操盘手训练营』-->让前路直一点!